自考《审计学》知识点串讲(一)
在自学考试中,法律专业的知识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需要记住很多知识点。对于“审计”这门考试科目,考生应学会根据知识复习和记忆要点,以下:自考《审计学》知识点串讲(一)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国家授权或者委托的对财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监督的专职机构和人员,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信息,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评估经济责任,核实经济业务,为维护财务法律、纪律而进行的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审计对象
审计主体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人员。
(2)审核员(或委托人)
审计被授权人一般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以及主管部门和本单位有关领导的授权。它的目标是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
(3)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对象)是指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能够表达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
(4)审核依据
审计基础是审计人员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出审计意见和得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5)审核目的
审计目的是审计工作的预期目的。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6)审计的本质
审计的本质应概括为独立的经济监督、评价和保证活动。
2、审计的特点
审计的特点是指审计有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性。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上。
(1)独立性
根据我国宪法,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组织是独立的。制度独立性是指审计机关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和单位,尤其不能成为国家财政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下属组织。
第二,企业是独立的。专业工作的独立性,是指审计工作不受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应当对被检查事项进行独立的评价和评价;第二,是指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精神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事项。
第三,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保证组织和业务独立的物质基础。
(2)权威
审计机关的权威性是审计监督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决定了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审计机关或者审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工作。在审计过程中,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原则和程序。因此,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