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华南师大附中劳动教育30年不断线

更新时间:2025-11-12 21:07:45发布时间:2021-03-31 16:40:34

    割禾、打谷、晒谷、挖番薯、收冬瓜……近日,在一周时间里,华南师大附中学生深入广东清远农村,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大附中原校长吴颖民表示,很多学生在劳动中出大力、流大汗,掌握了一些生产、服务技能。

    自1990年起,华南师大附中就大力开展农村社会实践(简称学农)活动,把课堂搬到农村,30年不断线。近年来,华南师大附中更努力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实施,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评价多元的劳动教育体系,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系统化、常态化实施。

    “学农活动教育价值丰富,能给学生带来劳动体验、技能培训、知识学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意志磨炼、国情教育等收获。”吴颖民多次带队深入乡村实地考察,遴选出更适合的学农基地,并尽量将学农时间安排在农忙期。随着时间推移,起初的学农基地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活也越来越少,吴颖民推动华南师大附中学农基地三易其址,“哪里农活多、哪里较艰苦,就搬去哪里”。

    如何跳出粗放、枯燥、单调的体力活动,打造劳动教育升级版呢?“我校与一般学校的学农活动有显著不同,立意高、内容广、体验深。”华南师大附中校长姚训琪解释说,该校学农活动是以学校育人目标为指南,将劳动教育作为核心的综合性育人体系。因此学校精心构建了学农活动课程体系,包含理想信念、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研究创新和发展指导等五类课程。

    “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就能逐渐学会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姚训琪认为,创造性、接地气的劳动课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为引导学生更全面深入了解国情和城乡情况,华南师大附中将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作为农村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该校专门开设校本课程,向学生传授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技巧等,指导学生在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基础上,将所得所感转化为论文等成果。华南师大附中很多学生通过农村社会治理、农业科技推广等课题,在知行合一中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为促进劳动教育更好地落地生根,华南师大附中通过农村社会实践鉴定等方式,因势利导地推进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机制改革。学校还引导学生通过写学农日记、分享会等形式,开展自评和他评,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

    30年间,华南师大附中学农劳动已惠及1.5万余名学生,学生提交约2万份总结和感想。其中98.1%的学生表示提升了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96%的学生表示“劳动意识增强”,9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吃苦耐劳能力”。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