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笔记串讲(五)

更新时间:2025-11-18 21:26:38发布时间:2020-12-07 15:56:29

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自考《行政组织理论》笔记串讲(五),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

21、民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民国初期,行政机关接受西方的分权、民主共和思想。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别负责。设立参议院和众议院,建立议会制和内阁制。行政组织的设置已开始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

(2)孙中山提出的政权不同于治国的思想,主张在国民议会内同时设立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等权力,具有历史意义。然而,孙中山逝世后,这一制度并没有真正实现,因为事实上,国民议会的权力很小,而总统的权力却很大。

(3)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制度是在法律上确立的。根据法律,政府行政长官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

(4)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国民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孙中山的军权思想,但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军阀分离主义并存。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新中国的行政组织具有充分的人民性。全国各族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2)新中国行政组织的设立和运行,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不断改革和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3)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中国的行政机关基本上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保证的。

(4)新中国行政组织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分工太细,造成机构臃肿,责任不清;由于过分强调对口管理,导致权责不清上下级之间或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造成人员臃肿,效率低下。

过去虽然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改革,但往往陷入“简化扩张再简化扩张”的怪圈。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政府直接管理社会经济事务是造成这两个怪圈的根本原因。因此,改革开放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23、马基雅维利的行政组织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论君主》和《演讲集》上。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讨论国家行政组织管理原则的人。主要有四个原则:群众支持原则;组织凝聚力原则;领导者必须具备超越普通人能力的原则(决策能力、用人能力、适应能力);生存原则。

24、外国行政组织的早期思想是什么?

答:国外早期的行政组织思想是:

(1)组织分工思想:柏拉图在其共和国时期首先提出组织分工思想;

(2)等级控制思想:柏拉图根据他的分工思想进一步论证了等级划分的原则,圣经也提出了等级控制的思想。

(3)赋权与例外原则:巴比伦人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这一观点的人,这也反映在圣经中。

(4)组织凝聚力思想: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

(5)分权制衡思想:以洛克和孟德斯鸠为代表。

25、独立的、系统的行政组织理论(传统行政理论)产生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完成、要求企业组织管理科学化

(2)民主共和国政体的建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行政组织管理科学化。

(3)政治学理论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政治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为行政组织学的独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

②西方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基础,致使经济组织理论研究的代表常常成为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先驱,

③由于种种原因,行政组织理论与一般组织理论的质的差别没有得到科学的说明。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