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心理学》考点复习:知识的学习
根据课本复习,为了更好地提高备考效率,扎实学习知识。下面是一点通小编整理的自考《教育心理学》考点复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
1、知识
1定义:个人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和组织
2类型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反映活动的深度)
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
2、知识学习
类型:
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②低层学习、高级学习和并列学习;
3、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获取、知识维护和知识提取
4、知识学习的作用:它是增加经验、形成技能和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先决条件
①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学生形成各种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
③知识学习是创造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知识获取
1、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如下:
①要获得足够的感性经验;
②所获得的感性经验必须经过思维的充分处理。
它是通过直觉和泛化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2、知识直觉
(1)类型:①对象直觉;②模型直觉;③言语直觉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觉的效果
①对象和模型的灵活选择
②加强文字与图像的协调
③感知规律(强度定律、差异规律、活动规律和组合规律)用来突出直观物体的特性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知识总结:
(1)类型:感性概括与理性概括
(2)如何有效地总结知识
①同时使用正反两个例子
②变体的正确使用
③科学比较
④激发学生自觉总结
第三节知识保存
1、存储系统及其特点
2、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1遗忘过程(Ebbinghaus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现负加速度型。
2遗忘理论——遗忘的原因
①痕迹衰退理论(最古老的亚里士多德,桑代克):它是由记忆痕迹的衰退引起的,衰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的。
②干扰理论(显性):主动抑制和积极抑制是学习和加速之间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③同化理论(Ausubel):其实质是知识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④动机理论(弗洛伊德):遗忘是记忆的消失,而是记忆的抑制(压抑理论)
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维持
①深加工材料
②有效利用记忆
③执行块编码
④适度过度学习
⑤合理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努力背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