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自考《教育心理学》考点复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更新时间:2025-11-18 21:26:44发布时间:2020-12-09 12:35:22

根据课本复习,为了更好地提高备考效率,扎实学习知识。下面是一点通小编整理的自考《教育心理学》考点复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道德的形成

第一节态度与道德的本质及其关系

(1)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和影响个体行为选择而形成的内在准备或反应倾向。

2物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准备,而不是实际的反应本身;

②态度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③态度是由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态度结构

①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品德

1定义:它是社会公德在个体中的体现,是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事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物质:

①它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一个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将个人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它是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知——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

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

③道德行为——品德(技能、习惯)的重要标志

(3)态度与道德的关系

1相似性:本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

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

②价值内化程度不同:态度分为五个层次(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表征);道德是价值表征时的稳定态度。

第二节是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道德发展阶段论

1论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瑞士皮亚杰)

①10岁以前,他律

②10岁以后,自律道德

2论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困境故事法)

三级六级

①先俗阶段:刑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层面:寻求认同取向阶段和守法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层面: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的发展是自律的,是言行一致的

①道德信仰与道德理想的形成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巩固

④道德结构更加完善

2从动荡走向成熟的道德发展

①初中道德发展是动荡的

②高中德育发展趋于成熟

第三节是态度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1)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合规→识别→内部化

(2)影响态度和道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社会风气、同龄人群体)

2内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刻板印象、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

第四节良好态度和道德的培养

1有效说服

2树立一个好榜样

3使用团队参与

4价值判断:选择阶段→欣赏阶段→行动阶段

5给予适当的奖惩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