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考研和出国留学如何选择

更新时间:2025-11-12 06:46:27发布时间:2021-05-26 11:55:59

又到了毕业季,读研升学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人生中关键的一步,那么考研和出国留学该如何选择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考研和出国留学选择方法

一、入学概率or申请难度:

国内读研:

你需要经过笔试(统考)+复试,通过后才能拿到录取资格。据教育部新闻办公室的数据,2016年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77万,录取率约为29%,2017年报名人数增长到201万人,增幅达13.6%。加之统考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难,获得录取的几率变得更小。

对于申请国内研究生的大部分童鞋而言,前三年认真上课,争取保研资格。若没得到保研的,需要从大三起开始复习。

出国留学:

国外院校采用申请制,需要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本科学位证、成绩单、语言成绩等,设计类专业一般要求提供作品集。材料审核通过会通知你进行下一轮面试,最后由学校综合决定是否录取。

有些院校考虑到国际生会有语言学习的障碍,大都开设了留学预科课程以供给国际生学习语言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接下来的研究生课程。

二、时间成本:

国内读研:

国内研究生分为专硕和学硕,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硕的培养方向一般是教学、科研人才。一般为3年。

专硕的学制一般在2-3年,个别院校2年毕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在职研究生”,一般为3年。

国内研究生在这两到三年内,课程大多只有一年半,也就是说,有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闲置,很多人会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写论文。

出国留学:

国外研究生学制一般是1-2年。以英国为例,硕士课程快捷度高,只需一年就可获得名校硕士文凭。

对大多数申请应用型硕士学位的学生来说,1-2年课程设置非常紧凑丰富,没有任何时间上的浪费。

能比国内研究生早1-2年就业,无疑将比同龄人领先一步,多出两年的工作经验。

三、费用成本:

国内读研: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都需缴纳学费。公费被奖学金所替代,全日制学费具体情况一般在每年6000-10000人民币左右。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费用一般在5万到十几万人民币不等。除此之外,发表论文和收集研究资料也需要不小的开支,一般在3000元左右。

出国留学:

一说到出国留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贵。其实,从时间成本来看去国外读研不一定贵很多。在国内读研的话,按照3年制,学费为1.8万-3万RMB。就拿英港项目为例:国外的研究生学费一般为15-30万RMB不等。

而近年来,一些国外院校也推出了许多优惠政策和奖学金激励制度(全奖一年大概40-50万人民币,远远超出自己支付的费用)。

国外一般学制为1-2年,相比国内研究生来说会提早毕业,这样就可以先拿1-2年的工资。整体费用算下来也没有比国内贵多少。

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除此之外,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看经济成本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可以同时进行吗

凡事如果能两全其美当然是好。但是,考研和出国留学要同时准备,确实会比较困难,因为两者的出发点和目标并不一致。

国内考研即使跟本科同专业,除了专业课,这是需要努力的方向,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去准备英语和政治这两门课,而且很多考研失败的同学是栽在了英语和政治上。有同学说了,我准备考研英语不就是差不多相当于准备了英语么?

可惜的是,中国式考研英语和留学所需的托福或者雅思,甚至是GRE或者GMAT,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考试形式,测试方式和考察的角度有很大不同。尽管通过考研英语准备,确实对英语能力也是一种提升,但是,实践表明,通过考研英语的同学,很多人参加雅思考试也就是6分左右,还达不到直接入读国外研究生的要求。所以,是国内考研还是出国留学读研,需要早做决定,提前准备。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