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自考本科一般考哪几门科目 多少分及格

更新时间:2025-11-12 08:08:47发布时间:2021-05-25 13:07:43

想报考自考本科的同学还不知道需要报哪几门课程,下面网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一般有几门课程需要考,这样同学们也好提前做准备。

自考本科开考科目

公共课、专业课、换考课程、毕业论文(设计)。

自考本科考几门:公共课考3-5门左右

1、一般在3~5门左右,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三门课程为必考公共课,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考这三门的。

2、一般理工类的专业还会增加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科目的考试,偏应用性质的专业还会开考《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者《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3、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的不可少的课程。

自考本科考几门:专业课考8-10门左右

1、一般在8至10门左右,专业课的设置都是由各主考学校对本校内此专业的教学要求设置的。

2、如法律专业的专业课包括:民法、刑法、商法、国际法等。

3、专业课是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其中还有学位课程专业课和非学位课程专业课,其中学位课程专业课一般要求拿学位的话其学位课程平均分或部分达到70或以上。

4、部分专业的专业课还分为必考课和选考课:必考课就是必须要考的课程,选考课程是指根据专业方向选择几门有关的课程,考生只需要根据学分要求选择自己要考的课程就可以了。

那么自考本科有哪几门课程呢

不管是自考还是统考,课程都会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公共课程比较容易通过,一般就是理论性的熟悉,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毛邓三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等。而专业课程就需要认真理解去思考的了,看你选择的是什么专业,比如法学专业,就会有民法、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等课程。

因此从上面可以看出除了公共课程那几门,还有专业决定的十几门课程,十三到十八门不等。主要还是由所选的专业决定自考本科有哪几门课程。

自考本科多少分及格

满分为100分,公共课及格是60分,专业课的话应看主考学校的及格率,及格率低的话会拉几分上去,以达到主考学校的及格率。另外,如果将来要拿学位证的话,那么单科成绩应该在70分以上,才可以参加学位考试。这个与专业没有关系,所有的专业都是60分及格,如果你主考的学校没有特殊要求的话,单科70分以上就可以参加学位英语考试,取得学位证书。

自考本科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

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 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 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行政管理: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 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 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市场营销: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 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 应用(含实践)

汉语言文学: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 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英语翻译: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 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 文

外贸英语: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 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 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网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自考本科一般要考十几门,但是根据所报考的专业不同,考试科目也会不同,要具体看自己报了什么专业。以上就是《自考本科一般考哪几门课程 多少分及格》希望对你有用!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