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防范风险靶向施策 积极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浙江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特别是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精密智控、联防联控”原则,从严从细排查开学风险,靶向完善工作举措,指导各地各校切实消除各种疫情隐患,全力保障开学工作安全有序,积极稳妥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聚焦重点领域风险,提升联防联控能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开学和学生返校工作,省委常委会和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审慎研判,对全省开学返校工作作出统一安排。召开全省开学返校工作视频会议,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主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成立教育、卫健、公安、疾控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开学工作专班,建立紧密的部门合作机制,强化联防联控合力。成立11个开学准备工作专项检查组,对各地各校开学准备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启动省、市、县三级专项督导,组织责任督学以实地线上相结合、明察暗访相结合形式,以问题导向抓落实,确保开学条件有保障、学生返校有秩序。通过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教育之江“两微一端”,向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群众疑虑。
聚焦人员流动风险,提升精密智控能力。开展全面排摸,明确要求对开学前14天内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所有学生和教职工开展核酸和血清检测,对应测未测师生员工不安排返校复学。推行“亮码”行动,要求各地各校用好“一图一码一指数”(五色图、健康码、智控指数),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精准掌握师生流行病史、行动轨迹、身体状况等情况,确保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妥善处置。强化智控覆盖,对部分未成年人无法直接申领健康码的情况,通过采集共同生活的监护人信息等办法,以“市民卡”“入学码”“教育健康码”等载体解决未成年人的健康信息智控问题。
聚焦校内集聚风险,提升防控管理能力。印发开学返校指引和开学检查清单,对全省拟开学学校组织全覆盖的条件查验,条件不合格的不得开学。由卫生健康系统选派疾病预防控制方面业务骨干组建应急小分队,协助学校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应急处置;选派医共体、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组建驻校助学健康指导员队伍,指导学校做好健康监测、卫生消毒、人员防护等工作,实现大中小幼校园全覆盖。将疫情防控的“一方案两手册六指南”全部配发到校,完成对3300多名学校卫生管理干部的省级培训,要求各市县校在开学前全部完成人员培训和演练,强化对开学流程中的各项风险管控。
聚焦物资紧缺风险,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防控物资贮备,确保开学各项防控物资需要;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学校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加强开学防疫经费保障。教育部门积极与各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物资保障组、属地政府联系对接,协同做好各地各校开学物资保障工作。按属地管理要求,将高校纳入属地网格化、地毯式、全覆盖管控和物资保障范畴。截至目前,各地已为学校配备体温仪、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设置校内临时隔离房1.76万个、防控值守点1.48万个,确保口罩储备保证返校教职工和学校应急所需,防疫物资基本满足开学需要。
聚焦开学适应风险,提升有效纾解能力。制订春季开学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学期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推进各地各校开展摸底诊断,科学评估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做好教育教学衔接。强化教研指导,优化教学方式,合理把握教学进度和作息时间安排,稳妥开展校内文体活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开学后师生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加强毕业年级指导,努力提高复习效率。加强考试升学有关政策和工作安排的宣传解读,有效缓解毕业年级学生和家长焦虑情绪。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排查校内设施设备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校车安全等隐患问题,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春季学校开学疫情防控和校园食品安全的通知》,指导各地各校切实加强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开学环境。
聚焦境外输入风险,提升综合协调能力。组建省市县(校)专班,统筹做好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疫情防控工作,对留学生和外籍教师逐一建档,明确外籍教师及留学生返浙返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返校复课相关要求。对在国(境)外访学或交流学习师生,要求派出高校及时掌握其行程安排,确保闭环管理。教育部门与外事、卫健、公安等部门及社区加强协作,及时掌握回国返浙的境外师生情况。对暂不能返校的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继续做好线上教学,提供防疫指导、医疗咨询、心理辅导等,积极做好纾困解难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