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总攻决战时刻要凝心聚力用好“战术”

更新时间:2025-11-12 21:21:24发布时间:2021-04-01 15:56:25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近日召开未摘帽县教育脱贫攻坚调研指导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用好“战术”中强化合力,进一步加强中央统筹,强化督促指导和效果监管,确保教育脱贫攻坚的总攻战取得全面胜利。

  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须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总攻机制。中央统筹要突出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在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帮助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到强化督促指导、成效评价和压实责任的方面上。脱贫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中分量最重、最为关键,教育脱贫攻坚又是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环节,更需毫不动摇,如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具有覆盖面广、周期性长、精准度要求高等特点,今年又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面临的困难挑战更为艰巨,迫切需要讲究技巧、用好“战术”、强化合力,共克时艰。

  各省份要下好一盘棋,聚焦核心任务,集中火力打好教育脱贫“歼灭战”。“省负总责”,要突出省级教育部门的责任,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加大各类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等对52个未摘帽县的倾斜支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成长成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各省份、各扶贫重点地区要统筹考虑疫情影响,持续推进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坚决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需在全国范围内以省(区、市)为责任单位进行网格化管理,聚焦义务教育、聚焦重点地区、聚焦重点人群,有效压实责任、层层传递动力,保证教育脱贫攻坚成效。各省份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全力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域内统筹使用各类资源,加大对未摘帽县教育脱贫攻坚的支持和帮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集中火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歼灭战”。 各市县要编织一张网,坚持精准方略,全面彻底排查“漏网鱼”。“市县抓落实”,要突出狠抓落实的主体责任,统筹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兵力,推动教育脱贫攻坚特别是“义务教育有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市、县级党委和政府是教育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肩负着制定教育脱贫攻坚实施规划,优化配置各类教育资源要素,组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重大责任。当前市县一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脱贫攻坚的工作重心,应当立足于全市县“织网”、全域筛查,认真组织大走访、大排查、大清理,做到手中有一把尺、心中有一本账、脑中有一盘棋,坚决做到横向不到边不放过、纵向不到底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尤其要把精准控辍保学、保障义务教育、全面落实精准资助政策、关爱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等特困群体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有的放矢,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通过接受教育树立人生志向,彻底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全民要拧成一股绳,凝聚积极力量,依托教育脱贫攻坚“拔穷根”。消除贫困是世界性难题,我国令数亿人脱贫并逐步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成功经验,在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年会上被许多国际人士称为全球“减贫范本”。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总攻时刻,教育系统要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凝聚全社会积极力量,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不断推动高等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这是教育脱贫攻坚取得完胜、彻底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教育脱贫攻坚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眼下教育脱贫攻坚已吹响了总攻的号角,教育系统要凝心聚力用好“战术”,再接再厉、攻坚克难、整改提高,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总攻战。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