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四川省抓好“三个环节”分区分段有序开学复课

更新时间:2025-11-12 21:23:59发布时间:2021-04-01 15:24:31

  四川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相关要求,在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基础上,抓住“开学前”“开学时”“开学后”三个环节,分区分类、分级分段、错时错峰、科学有序组织好各类学校开学复课工作。

  全要素保障“开学前”准备充分。摸清底数“细评估”。组织12个调研组,通过视频、电话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全省21个市(州)的28个区县、1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专题调研,重点围绕开学方案制定、开学教学衔接、学校防疫物资准备等6个方面进行全面摸底、深入评估,诊断出开学复课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台各类专项政策、解决基层开学复课难题、确保全省各类学校有序开学复课奠定坚实基础。协同联动“明职责”。建立健全教育、卫生健康、疾病防控等多部门协同,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疫情防控机制,形成部门协作配合、各方共同参与、上下联防联控合力。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本地区开学方案制定和落实工作,指导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各校在严格执行防控方案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职责,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安全。筹措物资“强保障”。指导各地各校落实好防控工作经费,储备疫情防控必需的口罩、手套、洗手液、体温测量仪、消毒液等物资,确保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到位。各地各校按照物资准备不充分不开课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成都、宜宾、泸州、乐山、自贡等市(州)通过政府调配、市场采购、企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防疫物资,切实保障开学需求。

  全方位推进“开学时”安全有序。印发《四川省中小学幼儿园、高等院校新型肺炎防控指南》,分别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细化防控工作指导,要求各类学校严格按照“10个到位”要求,围绕居家、返程、返校等重点时段和校门、食堂、教室、宿舍、图书馆等重点场所,坚持中小学幼儿园“两案九制”、高校“七案七制三流程”标准,制定开学复课工作方案和预案。坚持摸排全覆盖、检查不遗漏,在开学复课前,通过QQ群、微信群等与教师、学生及家长保持联系互动,组织师生如实填写《师生健康卡》,全面精准掌握区域内师生居住地址、行动轨迹和接触疫情高发地区相关人员情况,并建立工作台账,坚决防止漏报、错报、瞒报,坚决把好“入校关”。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指导学校通过网站、疫情防控培训平台、微信、微博、QQ等,由专人负责开展防控要求、个人防护知识、消毒用品使用等宣传教育,引导师生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大教职员工培训力度,联合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疫情防控技能培训,目前,省级层面已组织培训教职员工累计11万余名。

  全过程监管“开学后”防控到位。结合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建立教育、卫健、经信等部门参加的春季开学时间研判会商机制,科学确定各类学校开学复课程序和时间,有序实施开学复课。全省高三年级由省级统筹,于4月1日开学;初三年级由各市(州)统筹,于4月7日开学;高中阶段其他年级和特殊教育学校由所在市(州)党委政府、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年级和幼儿园由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综合评估后,确定开学时间并对外发布。按照错峰、错时要求,指导各地各校合理安排返校时间,分地区、分校区、分批次通知学生返校报到。严格进校环节管理,要求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门。加强师生校内学习和生活管理,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实行缺勤缺课师生登记追踪随访,定时开展校园清洁消毒,针对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重点区域,细化防控举措,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加强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对学生及教职员工实行晨午晚检,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时全面准确掌握系统内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加强师生上学和放学管理,要求各类学校实行分学段“错峰错时”上学放学;规范校车管理,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规范师生乘坐秩序,确保校车安全;通过“开学第一课”等,教育引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学生在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努力确保师生出行安全。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