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把52个未摘帽贫困县作为“主战场”

更新时间:2025-11-12 22:38:16发布时间:2021-04-01 15:00:36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教育脱贫攻坚关系着“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底线目标,更关系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长远大计。由于疫情影响,贫困地区学校教学受到冲击,学生厌学辍学等现象显现,教育脱贫攻坚在时间和质量上的压力陡增。为此,2020年4月,教育部召开未摘帽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会议,明确把52个未摘帽贫困县作为教育扶贫“主战场”发起总攻,由部领导挂牌督战和全覆盖式调研指导,工作机制上压实责任和严格考核,确保如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脱贫攻坚战事关重大。自2015年我国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至今已有94%成功脱贫。而今52个未摘帽贫困县的脱贫,将是我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最后一步,也是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的最后一步。分布在云南、四川、宁夏等地的52个贫困县,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打的硬仗。

  抗击贫困“重症”需要体系化手段。贫困具备代际传递性、文化传递性,时常爆发,难以根治。贫困即使被一时阻断,随时有再度出现的可能。贫困的顽疾在许多国家都难以幸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一以贯之的逻辑来抗击贫困。比如,美国逻辑重视普惠措施、自下而上、个体自觉自愿、群众自组织。众多的资金投入却没能使美国贫困有效减少,受益人返贫现象突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式解决贫困等重大问题的逻辑则是自上而下,社会动员、精准帮扶、到点到人,层层监督、严格纪律,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在这种逻辑下,中国整体贫困的解决至今为止只差一步。现在,教育部对52个贫困县的挂牌督战,精准施策阻断教育贫困,正是中国式解决问题逻辑的显现。我们坚信,中国能够像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一样,在国际社会中率先完成阻断教育贫困的任务。

  为阻断教育贫困,中国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在过去4年多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应当在52个未摘帽县的主战场中加以坚持。

  坚持教育脱贫攻坚模式,意味着对我国反贫困历史经验事实的尊重。在780个摘帽贫困县的教育脱贫攻坚经验中,包含着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的尽锐出战,推广普通话脱贫的全面覆盖,数据信息实时比对的精准控辍保学,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持续进行,职业教育扶贫的有效开展,乡村教师计划和贫困学生资助的多点开花等。应当把既有经验措施实施贯彻到底,让这些有效的教育扶贫经验形成合力,汇聚在对52个贫困县的最后攻坚之中。

  坚持教育脱贫攻坚模式,意味着贫困诊疗方案的不断迭代完善。对52个贫困县的攻坚,既是对既有方案的检验,又需要一定的创新。比如,大数据学生信息采集下的控辍保学工作能否更加精准,能否从辍学的事后识别转向辍学的事前预防?职业教育扶贫工作能否更加有针对性,切实提升贫困人群的教育收益?高校定点扶贫能否由分散走向统筹,形成多个高校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来攻坚一地的扶贫合力?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把握住52个贫困县的扶贫契机,迭代完善形成更为有效的体系化治疗方案。

  坚持教育脱贫攻坚模式,意味着未来要研制出摆脱贫困的教育“疫苗”。成功地预防返贫能阻断新的贫困发生,这是贫困“疫苗”研发成功的标志。如果说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依靠的是组织动员战,那么防止返贫、巩固成果,预防新的贫困发生,则需要科学研究与制度体系建设。贫困发生、返贫的根源,既在贫困者个体,又在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未来的帮扶要从精准帮扶个体逐步转向消除导致贫困的社会制度,建立起贫困者收益更多的“益贫式”制度体系,促进社会流动的制度体系,这无疑是未来治贫的根本之策。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