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改善成效显著

更新时间:2025-11-13 00:10:06发布时间:2021-04-01 09:43:31

    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让贫困地区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聚焦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这一关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3年12月、2019年7月分别印发《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全面改薄”“能力提升”工作精准定位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精准发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改薄”是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2014—2018年,中央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增量资金用于薄弱学校建设,实现了专项补助资金连续5年有增长,累计投入资金1699亿元,带动地方投入4457亿元。

    2014年以来,贫困地区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有效促进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校舍2.24亿平方米、室外运动场2.22亿平方米,购置学生课桌椅3503万套、图书6.36亿册、教学仪器设备3.03亿台件套,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整体提升。

    同时,学校生活设施也得到全面改善,拓宽了精准扶贫的深度和广度。全国新建改扩建学生宿舍2936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316万平方米、厕所677万平方米,购置学生用床、食堂、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设备1704万台件套,基本消除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睡通铺、站着吃饭、洗不上澡”等现象。

    各地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县镇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等方式,努力解决超大班额问题。截至2019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9110个,占全国班额比例0.3%,比2013年减少19万个,减少幅度达95.6%,其中,“三区三州”减少幅度为92.3%,实现了基本消除城镇超大班额的工作目标(全国比例控制在2%以下)。

    此外,各地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全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学校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全国98.6%中小学实现网络接入,90%以上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23个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国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4.03台,比2013年底增长51.7%。其中,“三区三州”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1.5台,增长33.8%。

    各地依托工程实施,从最困难的地区和条件最差的学校做起,大大缩小了城乡、校际差距,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有31.9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占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99.8%,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2014年以来,全国已有2767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约占全国总县数的95.3%。其中,北京、江苏等23个省份整体通过,为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2020年重点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21年将根据城乡义务教育改革发展形势,适时调整支持内容、范围和重点。“建议下一步建立义务教育校舍建设长效机制,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项目和经费,继续加大对各地薄弱学校建设支持力度,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让每一个适龄学生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