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2020中国名校十大品牌排行榜

更新时间:2025-11-13 06:08:13发布时间:2021-03-27 12:00:22

  中国有很多名校,这些名校是百万学子一直在努力争取的地方,努力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考取名校,那么中国到底有哪些名校呢?今天培训一点通就为大家汇总一下2020中国名校十大品牌排行榜,一起来看看吧。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北京,初称清华学堂,“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称京师大学堂,“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始于1897年求是书院,开设有特优学生组成的竺可桢学院,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以造就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弘扬优秀文化为己任,逐渐形成了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

  4、复旦大学


  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定名为上海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进一步拓宽学科格局,增强办学实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5、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始于1896年南洋公学,“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大学。

  6、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始于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7、中国科技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使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8、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新型正规大学。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

  在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9、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源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武大樱花闻名全国,文/法/理/工/农/医多学科并驾齐驱的综合性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个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10、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建于1924年,“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人文社科/理医工多学科的研究型/学术性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中山大学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