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2021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考研要求

更新时间:2025-11-13 06:14:06发布时间:2021-03-09 17:19:32

2021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考研要求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和考研要求有哪些是广大考研学子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必备依据2021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大家整理的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和相关要求,供大家参考:


一、2021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按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①非本科结业生在所报考专业(或相关专业)专升本,并已取得专升本主干课程合格成绩8门以上(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②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复试时提供合格证或成绩单,总分425分以上,有效期5年);③在国家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及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020年9月30日前见刊)。同等学力考生务必于2020年10月10日前(以邮戳为准)将以上材料使用邮政EMS寄到我校,我校审核通过后才予以准考;对未提供材料者,我校将取消其报考资格。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


6.考生须达到我校2021年招生专业具体要求,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特别提醒如下:


(1)我校大部分学院只招收第一学历为四年及以上学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含应届和往届)。


(2)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代码1051开头)和口腔医学(专业代码1052开头)专业学位的考生须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且只能以本科学历报考医师资格考试,其报考资格认定详见“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的通知”。


(3)攻读以下25个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学、儿科学、儿外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放射影像学、超声医学、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骨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放射肿瘤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麻醉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全科医学、临床病理、口腔医学。


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不建议报考专业学位。


(二)接收推荐免试生


欢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我校研究生。详见《温州医科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含直博生)招生简章》。


二、温州医科大学简介


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卫健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医学技术、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等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电子信息、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等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4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2%。学校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7个B类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