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加工制造企业应交哪些税及程序

更新时间:2025-11-14 07:21:50发布时间:2021-03-01 16:31:23

  1、增值税

  (1)双定户:每个月份结束,将会计报表做出就可以到税务局交税了。双定户交税无须填报表格,只须到税务局现金交税窗口交纳现金即可,现很多城市已发展到用电话缴税(用指定的存款户或储蓄户来缴税),方便实用。

  (2)小规模纳税人:月份营业结束做出会计报表,计算了企业的销售收入后,根据适用税率计算出应缴的增值税额,在下月初10日前到税务局缴纳,小规模纳税人缴税时应填报的申报表。

  (3)一般纳税人:月份结束,做出会计报表,计算了企业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和应缴纳增值税金额后,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在月初10日前向税务局申报,此表一式二份,一份交税务局做缴纳凭证,一份企业留底。

  2、所得税

  (1)个体商户:采用的是自行申报,按年计算,分月(季)预缴的纳税方式。个体商户在每月(季)结束后,下月7日前申报预缴,全年营业结束后3个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现缴税方式有通过到税务局缴现金,也可用储蓄账户或电话缴纳。

  对企业支付给员工、经理、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分红超过免税标准的部分,采用代扣代缴纳税方式,企业有义务和责任根据税法规定代扣并上缴,在次月的7日前填报《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上交税务局。

  (2)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虽然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上有很大区别,但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上却是相同的。相同是指它们都属于公司性质,都适用同一税率,都使用同样的报税表。

  企业所得税征税时间为按年征收,即以每年1月1日~12月31日为计算单位,年中不管什么时间开业,都视为一个纳税年度。缴税时也是分月(季)预缴,在每月(季)后15日内预缴,在全年结束后4个月内汇总清算,多退少补。

  为什么会有多退少补呢?如5月份销售出去25万元产品,月末按此销售额计算收入并缴所得税。但在下月初部分产品被退回来了,所缴的所得税在5月份来看就是多缴了,多缴的在年末按全年数综合计算,多缴就退,不足就补。

  企业交所得税款必须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其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

  资料类:是表的最上部分,企业如实填写此方面基本情况。

  收入类:即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各种其他收入,分布在第1~21行之间。

  扣除类:在第2~22行之间,但对企业而言也即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项目,如同利润表的中间部分,但在这里需要详细填报。

  调整类:从41~75行都属于调整项目。所谓调整是指企业认为应计人费用的税务局不认为是费用,因为计入费用的项目可以在缴所得税前列支,就可以少缴所得税;但若是不属于费用,就只能在税后列支。例如对社会上发生的水灾火灾、为扶持教育事业发展,企业都给予捐赠。这些捐赠对企业而言是支出,觉得应计入费用,但税务上不认可,认为是企业经营行为以外的行为,不应在缴所得税前列支,故要从费用中扣除,这样,对所得税的计算必然就有差异了,就需要作纳税调整。经税务局做过纳税调整后的金额,才是实际应缴的所得税金额。

  这里再次出现多退少补的情况,企业自己认定不是收入的行为,税务局可能会认定为收入;企业认为是费用支出的,税务机关认为不属于费用支出,这些工作都只有在年终进行调整。

  3、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属于税中税,是基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而征收的税种,所以在缴纳上述税种的同时,应填报《地方税收纳税申报表》。对加工、制造业而言,仅有增值税发生,因而只需填写表的第一行即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