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自考问答大汇总!关于自考你是否也想问这些?

更新时间:2025-11-17 03:29:23发布时间:2021-01-07 15:30:40

小编整理了一些自考小白都会关心的一些问题,包括自考是什么、自考流程、自考备考等一些列问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自考会有更深的了解。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首先自考全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高等教育。其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采取宽进严出的模式,考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但必须每科考试合格后才能申请毕业,自考没有时间限制。

Q1:大专毕业后还能考吗?

当然可以。在校专科生、已经毕业或者在职的大专生,都可以报考自考。

Q2:自考流程是什么,怎么报名?

【图片来源:一点通教育】

怎么报名:

第一步,找到自考官网。登录所在地省市的招生考试网,一定要注意甄别是否是真的官网,官网上有关于自考的详细信息以及一手资讯,先自行在官网查看研究。

第二步,报名参加。在所在地的专升本官网报名。各地会有差异,随时关注报名网站的报考简章。

第三步,毕业。通过所有课程之后便可申报毕业。

Q3:各个专业有哪些基础课?怎么查询?

根据自己所报的专业不同,基础课当然也不同。

可以在当地专升本考试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同样以广东省为例,查询自考专业学位课程可以登录:广东自考网(https://www.hbzkw.com)网站上的”专业计划课程查询”栏目中各专业的”备注”栏目中查询。

Q4:我能够在户籍外的省份自考,并且拿到自考本科证吗?

自考是不存在户籍限制的。可以申请转考。以广东省为例:

一、省内转考

1.面向社会开考专业及行业(部门)委托开考专业的考生自行在考生服务平台上申请完成。但考生不能自行将学校开考专业的成绩转入面向社会开考专业准考证上,须到相关主考学校或助学单位办理。

2.学校开考专业(含全日制助学班、衔接教育)及学习服务中心的考生(以下简称“助学单位考生”)首先自行在考生服务平台上完成本人的准考证管理,然后携带本人的二代身份证原件、准考证原件到主考学校或助学单位审核办理。

3.转考完成后,成绩将转入已注册的准考证号内。

二、转至外省

1.考生通过考生服务平台提出申请。

2.将以下材料提交至考籍所在地自考办,由考籍所在地市州自考办或助学单位、行业(部门)委托开考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省自考办集中办理。

①清晰有效的二代身份证复印件及原件;

②广东省准考证原件;

③外省准考证复印件。

三、外省转入

1.考生必须在我省取得注册学籍后方可通过考生服务平台提出转考申请。

2.考生需将以下材料提交至考籍所在地自考办,由考籍所在地自考办或助学单位、行业(部门)委托开考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省自考办集中办理。

①清晰有效的二代身份证复印件及原件;

②广东省准考证原件;

③外省准考证复印件;

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转考(转出)登记表。

Q5:自考的考试全部通过后,用上学吗?

考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根据所报专业,需要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专业所有课程合格后颁发毕业证书。

Q6:自考从开始准备到能拿到证书大概多长时间?

一般的话1.5-2年,自考最大的难度不是考试,而是时间。时间拖的越久,有些考生就开始慢慢的会放弃;因为工作繁忙、家庭琐事没时间学习,没时间考试,导致自己也失败了。所以大家一定要一鼓作气,一般来说一年半至2年的时间是可以的。

当然,如果自己断断续续的备考,时间自然会长一些。

Q7:如果正在工作,还有时间来自考吗?

一般来说自然是有时间的。只要决定要参加自考,就一定可以挤时间出来,有志者事竟成。但是可能有些人的工作十分忙,这个就需要看自身的实际情况了。不过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越来越多的在职的大专生选择自考,这也说明,即使正在工作也是可以学习备考自考的。不过你要做好准备,要兼顾工作和学习是不容易的,如果决定要自考的话,一定要坚持下去。

经过小编的讲解,大家是不是对自考的疑虑少了一些呢?如果决定要自考的话,大家要坚持到最后,不能轻言放弃,即便路上荆棘丛生。最后小编祝参加自考的考生们能够在考场上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