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知识概论:数据类型
自学考试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以参考一些总结性的知识笔记或根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下面是一点通小编整理的自考《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知识概论:数据类型。
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据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基本数据类型,包括位、字符串、整数、实数、字符和布尔量;另一种是结构化数据类型,包括向量、数据、字符串、堆栈、队列、记录等。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0”和“1”这些二进制位,那么如何使用“0”和“1”来在计算机内存中表示上述数据是我们要学习的数据表示法。本章内容不多,看来数据类型的“向量”更难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浮点数的数据表示。
1、数据类型
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据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户自定义的数据,通常由编程语言决定;第二类是系统数据,在程序执行时由计算机系统的隐含产生;第三类是指令,即:,执行的程序可以看作是数据的合成。
上面是“数据”,那么什么是“数据类型”?它不同于数据。数据类型不仅指一组值,还定义了可以作用于该组的操作集。例如,如果存在一组整数值,以及可以在该集合上执行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算术运算,则该整数集成为整数数据类型。
从系统结构来看,数据类型可分为基础数据、结构数据、访问指针和抽象数据。我们主要讲的是基础数据和结构数据。
1基本数据类型
一般包括二进制位及其位串、整数与自然数、实数(浮点数)、字符与布尔数等。
2结构数据类型
结构化数据类型是由相互关联的数据元素组成的一组数据类型。这些数据元素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的元素,也可以是结构数据类型本身的元素。也就是说,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包括向量和数组、字符串、堆栈、队列、记录等,结构数据类型中的元素可能并不都具有相同的类型。
这里提到向量。向量通常是指由一组有序标量表示的量。它与一维数组相似,但不同,因为标量通常只是整数或实数,数组元素不一定是实数。在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中,向量通常存储在一个连续的存储空间中。数组元素的存储可以是链接的,也就是说,它不一定存储在连续的空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