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税制》知识点重要串讲:新中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税收制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课程,主要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现行税制。今天,一点通小编为大家带来自考《中国税制》知识点重要串讲:新中国税制的建立和发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
1、新中国税制的建立与修改(1950-1957)
(1)1950年,全国统一税收,建立了社会主义新税制。它包括15种税。P66的特点是:“更多的税,更多的税”。评价:
(1)它适应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存。
(2)改变了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村公粮的局面。
(3)使财政收支趋于平衡,货币通胀停止,物价趋于稳定。
(2)1953年修改税制的原则是保护税收,简化税制。措施:开征商品流通税,修订商品税和工商税,取消特殊消费行为税,停止征收药品交易税。
2、税收制度1958-1978
(1)1958年税制改革
背景:“一个现代化、三个转变”基本完成,经济成分基本上是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2、内容:
(1)实行工商统一税的目的是简化税制。
(2)统一全国农业税制的原则是稳定负担,而不是增税增产。
(2)1959年税制改革:“税息一体化”就是以所得代税,取消税收。
(3)1963年税制改革:措施:调整工商所得税。
原则:实行合理负担政策,约束个体经济,巩固集体经济。
(4)1973年税制改革:
原则:在保持原有税负的前提下,合并税种,简化征收方式。
内容:工商税试行
(5)对1958-1978年税制改革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左翼指导思想的影响。片面强调单一公有制经济,片面强调简化税制,极大地损害了税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