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新闻学概论》知识点笔记:地方记者
新闻研究应该多读多记。考生的很多知识都在书里。因此,考生要学会记住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重点。下面是一点通小编整理的自考《新闻学概论》知识点笔记:地方记者。
1、关于地方记者和记者站的起源和发展,有两条线索:从现代报刊“防”与“客”的发展入手。先培养当地通讯员,再派记者到某地。
记者的代理机构是新闻台。目的:加强新闻单位与地方党委、政府、群众的联系,及时反映本地区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本地区的重大细节,开展地方宣传工作。
2、记者站记者编制的类型
1记者的编制属于报社。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各大报纸和部分省委机关记者站的记者属于报纸。记者站一般配备1至3名记者。
2记者的设立是地方性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局新创办的报纸在各省、市、自治区设立的记者站,一般都是由地方有关部门选配的,而这些站的设立属于当地有关部门。
3双轨制。一些记者站仍沿用原有体制,由报社定期派记者到报社工作,报社设立的记者站属于报社。地方党委指定一两名当地同志为报社驻地记者。机构是地方性的,组织关系、户籍、供应都在当地管辖。报社只管理和指导其业务,即所谓“合作”办记者站。这两种做法同时在一份省级报纸上实施,称之为“双轨制”。
记者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纵横站,正在推进整改
外国记者是指受国内新闻机构派遣,在国外采访的记者。
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新中国时期。他们的报道为国内观众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了国际交往的频繁,世界斗争的格局,和平进步的不可阻挡的潮流。透过这些窗口,人们还可以看到,中国正处于20世纪中叶我们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中国外交政策的辉煌成就,以及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一些记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报道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而且通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帮助中国政府发展外交关系。
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熟悉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能够应付复杂的国际斗争;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