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远程教育统考《大学语文A》古文阅读与理解解析题练习
网络远程教育统考考试中,部分考生可能会考《大学语文A》,这一项考试科目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考生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记忆知识点,也要多做题进行巩固。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套模拟题中的古文阅读题、理解与解析题,供考生们练习。
一、古文阅读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前赤壁赋》
1.尽( )
A.穷尽
B.尽量
答案:A
2.苟( )
A.苟且
B.假如
答案:B
3.毫( )
A.极其微小
B.细密
答案:A
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
孔尚任《桃花扇·却奁》
4.拮据( )
A.采拮
B.经济窘迫
答案:B
5.烟花( )
A.妓院
B.爆竹
答案:A
二、理解与辨析
6.从《饮酒》其五看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A.陶渊明辞官归隐,挣脱“樊笼”回归自然,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特别是追求空﹑静的佛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诗人在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中,摆脱了世俗“车马喧”的干扰,于悠然看山之际,景与意会,从“飞鸟相与还”中体味出自得其乐的人生“真意”。此诗意境是静穆的,诗人的思想是淡然的。他对真朴人生理想的追求,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他傲视世俗﹑追求自食其力生活的人生态度,在诗中均有充分的体现。
B.陶渊明辞官归隐,挣脱“樊笼”回归自然,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特别是老庄的出世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诗人在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中,摆脱了世俗“车马喧”的干扰,于悠然看山之际,景与意会,从“飞鸟相与还”中体味出“鸟倦飞而知还”的人生“真意”。此诗意境是静穆的,诗人的思想是淡然的。他对真朴人生理想的追求,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他傲视世俗﹑追求高逸闲淡生活的人生态度,在诗中均有充分的体现。
C.陶渊明辞官归隐,挣脱“樊笼”回归自然,四大皆空的佛家思想,特别是老庄的出世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诗人在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中,摆脱了世俗“车马喧”的干扰,于悠然看山之际,景与意会,从“越鸟巢南枝”中体味出“鸟倦飞而知还”的人生“真意”。此诗意境是静穆的,诗人的思想是消沉的。他对真朴人生理想的追求,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他傲视世俗﹑追求高逸闲淡生活的人生态度,在诗中均有充分的体现。
答案:B
7.简述鲁迅的散文成就。
A.鲁迅的杂文涉猎广泛,选材上从社会生活的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分析与议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启蒙色彩突出。议论方面,鲁迅的杂文注重形象化和理趣化的议论,将寓言、归谬、例证、漫画化、双关、反语等等多种手段交织使用,创造出峻烈深沉的杂文风格。其记叙散文以《朝花夕拾》为代表作,多记人怀事。散文诗集《野草》则采用象征手法,集中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绝望但又不放弃挣扎的灵魂。
B.鲁迅的杂文涉猎广泛,选材上从社会生活的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分析与议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启蒙色彩突出。议论方面,鲁迅的杂文注重形象化和理趣化的议论,将寓言、归谬、例证、漫画化、双关、反语等等多种手段交织使用,创造出委婉优雅的杂文风格。其记叙散文以《野草》为代表作,多记人怀事。散文诗集《朝花夕拾》则采用象征手法,集中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绝望但又不放弃挣扎的灵魂。
C.鲁迅的杂文涉猎广泛,选材上从社会生活的细节入手,以小见大,分析与议论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启蒙色彩突出。议论方面,鲁迅的杂文注重形象化和理趣化的议论,将寓言、归谬、例证、漫画化、双关、反语等等多种手段交织使用,创造出平淡从容的杂文风格。其记叙散文以《朝花夕拾》为代表作,多记人怀事。散文诗集《空山灵雨》则采用象征手法,集中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绝望但又不放弃挣扎的灵魂。
答案:A
8.简述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
A.现代汉语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成语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灵活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的特点。一般涉及自然界事物、生活与生产资料、人或事物行为、亲属称谓的大都是基本词汇,如“天”“地”“车”“嘴”“若干”“大”“我”“咖啡”等。
B.现代汉语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的特点。一般涉及自然界事物、生活与生产资料、人或事物行为、亲属称谓的大都是基本词汇,如“天”“地”“车”“嘴”“爷爷”“大”“我”“美丽”等。
C.现代汉语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一般词汇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稳固性、专用性和全民常用性的特点。一般涉及自然界事物、生活与生产资料、人或事物行为、亲属称谓的大都是基本词汇,如“天”“地”“车”“嘴”“爷爷”“大”“浪漫”“美丽”等。
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