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餐厅“打赏”真能换来好服务?

更新时间:2025-11-19 14:41:21发布时间:2020-11-24 08:35:15

  这两年餐饮圈兴起了打赏风,就是“如果您对我的服务满意,请打赏”,但打赏的诟病也越来越多,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位食客关于打赏的看法,希望带给餐饮人一些思考。

  “打赏”冲破以往的价值评估模式,值得尝试。但服务质量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才是最终决定因素。

  不少消费者“只想静静地吃个饭”,却不得不为“热情”的服务额外埋单。如果出现“打赏”决定“服务”等情况,就违背了“打赏”的初衷。

  

 

  近日,我约朋友在北京某餐厅吃饭,准备结账时,有服务员过来,指着手臂上挂着的二维码问:是否对她的餐厅服务感到满意?如果满意,可以用微信扫一扫,支付2至5元,这叫做“打赏”。我有些愕然,但看着服务员眼巴巴不想走的样子,只好拿起手机,支付了2元。

  应该说,那次就餐体验总的不错,餐厅服务也没的说,但最后被服务员盯着“打赏”,总觉得有些不舒服。一次轻松的就餐经历,就因为这个“打赏”,感觉变了味。一起吃饭的朋友说:“我们到餐厅消费,所花的钱里本来就包含着服务费。现在,服务员主动索‘赏’,这不是给咱增加额外负担吗?”

  “打赏”兴起于网络,原本是网络用户对别人在网上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游戏等,通过在线支付小额费用的方式来表达赞赏。有人说,“打赏”是一种“心理满足”:对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来说,“打赏”能激发积极性,增加荣誉感和满足感;而对消费者而言,这种自愿的小额付出,既体现了对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尊重,也蕴含着对未来更好产品、更好服务的期待。

  

 

  现在,由互联网兴起的“打赏”正由虚拟社区向实体消费延展,餐饮、住宿、约车,“打赏”请求越来越多。“打赏”冲破了以往的价值评估模式,值得尝试。

  但服务质量是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而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直观感受才是最终决定因素。

  餐厅等线下实体推行的“打赏”机制,必须充分尊重消费者的意愿,靠出色的服务质量吸引消费者主动打赏,而不能一味盯着消费者的钱袋子“邀赏”,更不能通过苦苦纠缠等方式强迫消费者“打赏”。

  

 

  即便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因“打赏”而造成的乱象仍然不少。对被打赏者来说,粉丝越多,得到的“赏钱”越多,收益也越高。为了“赚粉丝”,有的网络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博取网友同情,通过接受“打赏”获取不当利益;有的人图慕虚荣,为了给心仪的明星或钟爱的游戏“打赏”,相互比拼“烧钱”,影响恶劣;有的青少年网友为了面子,借钱打赏,以致产生上万元的债务。种种乱象,让原本轻松的“打赏”成了网络陷阱。

  “打赏”是一种非强制性的付费。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打赏者与被打赏者之间不见面,这就减少了打赏者的压力,能较好地保证“打赏”的自愿性。而在餐厅等线下环境中,打赏者与被打赏者直接见面,打赏者往往碍于面子,对被打赏者的请求不好拒绝,原本自愿的打赏,就容易变成一种被动行为,实际上成了捆绑销售。很多消费者“只想静静地吃个饭”,却不得不为“热情”的服务埋单。有的餐厅服务员给“打赏”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于不愿意给他们“打赏”的消费者,则报以冷言冷语,降低服务水准,这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打赏”是一种互动。

  不管是消费者给餐厅等服务“打赏”,还是在网上为内容支付赏钱,“打赏”都得有个度,不能诱导“打赏”,纠缠“邀赏”,更不能因索“赏”未成而降低服务水平。如果出现“打赏”决定“服务”等情况,那就违背了“打赏”的初衷,是值得警惕的。另外,“打赏”涉及资金往来,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对无序“打赏”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有关部门应提早介入,及时给“打赏”立规矩。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