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二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成人高考
不同地区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造成了每个人的学习成果不一样。但是近期,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里就包含了公共教育,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政策及其影响。
1、政府在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时应有统一的制度安排。
在不同地区、城乡的国家制度建设是统一的,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等制度,对不同地区、城乡的标准是一致的、没有差别的。
2、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是要将公共教育服务的差距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在实现均等化目标的过程中追求绝对平均主义固然不妥,但不同人群享受的服务标准和水平差距过大,就偏离了均等化的内涵。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即在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公平入学机会的前提下,确保其在县域内不同学校都能享受到差别不大教育水平。
3、机会均等是均等化概念的核心。
不分城乡、地域和人群,每一个想要接受基本公共教育的人都有机会得到政府提供的服务。即使是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入学机会均等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
这个政策让每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大了,提升了居民素质,也加大了在成人高考中获胜的概率。使得考完试抱怨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的考生减少,促进了成人高考的公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