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越长越好?自考复习要了解学习误区和掌握复习方法
想要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考生们要认识到学习中的误区,以及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一、认识学习中的误区
误区一:学习时间越长越好
人的精力是有限,学习效率会因精力损耗逐渐下降,当你进入了疲倦期,再继续看下去,也只会是一个现象:这知识它不进脑子啊。
这里给大家推荐番茄工作法,25分钟+5分钟的结合练习,在高专注力的间隔间休息一回,会像按了重开机键一样,重新进入高度专注状态,不容易分心哦~
误区二:只记内容主体,无视知识扩充
很多人学习,只是表面学习。但学习是系统化过程,知识点是相连相结合的。就像英语词缀,能组成特别多的词语一样,懂得人能看到一片森林,而其他人只能看到一棵英语树。
知识是点与点的跳脱式信息,真正懂得学习的人,会抓住其中的关联,变成结构化的东西,进行复盘。这需要用到思维导图复盘方法,后面再详细讲。
二、高效复习的方法
01 费曼学习法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学到的东西输入后,立马去输出。当你看完一本书后,能不能写出读书笔记,提炼出文章的核心。如果写不出来,就要好好思考,到底哪个地方没看懂,带着问题去看书,是最好的提升办法。
当你学到很杂的理论知识时,用思维导图捋顺一遍,整理好放进脑子。最好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是把学到的知识点,传授给别人。这些方式不仅能锻炼逻辑、谈资,还能深化思维能力,更能让知识更好留存在大脑里。
02 结构化思维
大数学家华罗庚提出过一个学习方法: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我们学习时,通过查资料,做题,来把书读厚,这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笨方法。聪明的人,会把知识吃透之后把知识简化成体系框架,提炼最核心技能,也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好处,延伸出来的思维导图,能够让你对储藏的信息重组和提炼,进一步理清大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