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一听到学习就烦?在职自考考生如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更新时间:2025-11-19 03:56:09发布时间:2020-11-13 14:59:00

2020年自考已经全部结束了,预计近期10月自考成绩就会发布,考生们要时刻注意网络上自考信息,及时查询自己的自考成绩。

当然,今年10月自考的结束,对于部分考生来说,可能意味着即将面临毕业。但是,可能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自己的自考之旅只是完成了一部分,明年还要准备其他科目的考试。不能不说,自考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是辛苦的,平时既要保证复习又要兼顾工作,常常容易身心俱疲。

特别是对于已经脱离校园学习很多年的自考考生,对于应试学习的方法已经不是很容易掌握了,所以,在复习中常常觉得比较吃力。甚至有的考生在复习中容易产生比较大的挫败感,导致自己一听到学习,一看到复习资料就头疼。

那么,对于正在准备自考的考生们来说,如何摆脱这样的消极复习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呢?考生们不妨试试这几种方法。

一、通过生活与工作找兴趣

有的考生在复习状态差的时候,一想到或一提起复习就烦躁,结果选择搁置复习计划,等到有情绪了再复习。这样一来,复习时间大大缩短,复习效率大打折扣。等到自己有情绪学习的时候,不知道已经浪费了多少宝贵的时间了。

其实,这类考生可能并未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没有考虑到自己复习的课程的实用性。

01 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

考生们可以试着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比如文科类考生们,可以在看新闻时,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事件进行联系,学会运用知识去思考问题。

02 将知识与工作相结合

考生们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相信大部分的自考考生选择的自考专业不是和自己的兴趣相关,就是和自己的职业相关。那么,将自己的工作与学习的课程相结合,往往能发现自己在处理工作上的事时多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小编想说,考生们,别把自考复习想得太枯燥,主动把自己的学习和兴趣相结合,说不定就会有意外收获。

二、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学习

自考备考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生们觉得学习很烦,学习过程很疲累,可能是学习时间规划的不合理。如果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学习,不如把一些知识放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

比如英语科目,考生们就可以利用上下班通勤、排队、乘车、等人、候餐等零碎时间拿来背单词,背作文范文。考生们也可以把相关的复习资料提前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中,在安全和安静的环境中,利用较短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

三、利用兴趣点将所学知识化整为零

完全按部就班地把书本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一页一页的复习,十分考验考生的耐心与毅力。考生们不妨从兴趣入手,由简入繁,逐渐增加复习兴趣与动力。

01 由易到难地学习

考生们要先整体把握整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脉络,然后从容易复习的部分开始学起,再由易到难,把整本教材吃透,实现化整为零。

考生们要有制定复习计划的习惯,可把要复习的全部内容列出来,结合复习内容与知识难度的轻重缓急,制作一份时间安排表,把复习大目标分解后,安排到每天的时间里,并严格地按照复习计划进行。

02 注意复习计划的合理性

复习过程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出现把难度大的知识放在前面,导致复习受阻,无法进行下去,或者整个复习计划不合理,导致复习计划未完成的情况。

当然,考生们还可以每天安排1小时专门复习和研究自己很感兴趣的科目,这样既能保证整体学习安排的推进,又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总之,自考路漫漫,正在准备2020年自考的考生们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备考时间,努力提高学习兴趣,以期做到高效备考。而正在犹豫要不要自考的你,也赶快做出决定吧,提升学历将自己变得更好,让你的备考时光变成你一生中一段难忘的回忆!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