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考前如何调整到良好的状态?紧张情绪是否会影响考试?
考试的临近,对于考生多少都是会有点紧张焦虑的,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适当的压力可以增强学习执行力,但是避免将压力过度化,过度的精神紧张容易导致情绪消极,自我否定等不良心态。良好的心态是考试成功的一半基础,考生在考前要做好心理建设,时刻暗示自己可以做到,减少外界环境干扰,保持积极的应试心态。
1.积极暗示,强化信心
积极暗示能强化自己的信心,消除烦恼。消极暗示会降低人的信心,徒增忧心。考生在考前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暗示,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克服怯懦,恢复自信,激发兴奋点,把自己的心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2.正常作息,保证精神充沛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蓄精养锐去迎接考试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
3.笑对考场,冷静应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发自内心的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就会相互鼓励,遇到监考老师面带微笑,主动问好,老师也自然向考生问好,这样在不经意中就消除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4. 无畏考试,坦然面对
既然参加考试都有一点紧张,那就面对现实,坦然面对考场。谁在考试时调整得快,谁就能考得更好。结果,我坦然面对紧张,我得到超常发挥。”所以当你进入考场感到有些紧张时,不要过分在意,不妨提醒自己,这是完全正常的,多深呼吸,相信紧张很快就会过去。总之,保持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