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自考备考:自考备考中最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更新时间:2025-11-20 12:35:34发布时间:2020-11-09 11:36:28

每年的自考,都有小部分没有通过的考生。为了提高大家的通过率,小编忆了往年成功和未成功的同学经验分享,并分析了一下原因,发现成功拿证的原因大同小异,没通过的却千差万别。

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趁着考试还没有开始,建议同学门速来提前围观,避免踩雷:

1.光看好考,不求适用

有的考生其实一开始就错了,见社会上什么专业热门,就报考什么专业,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不愿意去花心思去了解相应的院校和专业,一个在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人,选人力资源就很有用,如果报会计计算赚钱再多,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来说,其实作用不大。

小编建议:同学们,拿证只是结果,最重要的在于过程,如果过程都脱离的实际,那么结果只可能是空中楼阁。一定要合自身的能力、兴趣、需求等来选择报考专业和院校。

2.拿证心切,不求甚解

自考的平均通过率在10%-30%这一区间内,按历年的考试成绩推算,一年大概能通过10多科左右,所以这么算下来考完最快只要一年半,再加上申请毕业的时间,完成这一流程大概需要两年左右,而且,你必须每一门全部都通过才能办理毕业,考完就可以拿毕业证,一直考不完就一直拿不到毕业证

但是很多同学太慌了,不分难易程度,每次都报满四科,平时学习也不踏实,遇到不会做的题就直接跳过,不求甚解,总是以侥幸的心理参加考试,说实话,学习这种事情,弄不得半点虚假,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考试,考试就会以什么样的分数对待你。

小编建议:自考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我们 很难克服自身的惰性,自考三分之一的人都挂在去考场的路上,能够坚持下去,你就已经成功大半了。

3.目标模糊,日渐颓疲

目前很多同学都是一边上班一边工作,无法保证每天的学习时长,一些碎片化的时间也都用在玩手机上,加上自考考线很长,长到容易让人忘记当初报考的初衷,如果没有细分到每一天每一个月的目标,那种对学习的热情会逐渐消失殆尽,走出考场时,细数之下会发现,虽然自己为自考准备了的两三年,但是实际上花费的时间还不到十分之一。

小编建议:像王健林那样,先建立“挣一个亿”的小目标,然后将目标的图片划分到每一个月、一周、一天去实行,最好能加上及时反馈的机制,如果达成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定的奖励。

4.粗心大意,蒙混过关

明明自己报的是理科,应当听《大学语文》4学分的课,结果糊里糊涂上了《大学语文》6学分的课,到考时才发现听错了课;还有的课程没有听错,但办理考试手续时,粗心填错了科目代号,本来应考4学分,结果考了6学分,一笔之差,误了半年。

小编建议:很多人精力充足,却无法把劲往正确的方向上使,往往输在对细节的把握上,即便是细节,也一定要放在心上。

5.原谅自己,不求作为

对自己不够狠是考生最大的弊病,老是拿平时工作太累,书就随便看看当做借口,心情好的时候就翻翻,不好的时候就丢到一边,不愿意花心思研读,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不愿意下笔,真到考试时面对试卷,这也没把握,那也拿不准,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小编建议:成功的人对自己都特别狠,不要担心自己会过劳死,即便你下定决定用生命去拿证,真正用上的可能也不过80%,而这80%也只够你到80分而已。

自考这条路有多难,想必各位考生比小编更清楚。自考生大多都是在职的,面对学习时间的压缩,和工作生活上带来的种种麻烦,都让自考变得很艰难,换句话说:自考,自考,考的是自制力。自考能不能过,就看你能不能沉下心来专注学习,但是拥有超强自制力的人哪里有那么多?

生而为人,虽然在开始的时候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和环境,但是在往后的岁月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困难是一时的,能不能改变在于自己心中如何去分析看待问题。有的人抱怨自己原本不应该承受这些苦难,有的人却已经捡起绊脚石奋力反抗。自考更是这样,要想获得“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结果,要想改变现状,就要有坚定好学之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恒心和毅力,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获得想要的成功。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