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2020年广东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社会态度与行为

更新时间:2025-11-20 22:29:47发布时间:2020-11-03 12:03:23

社会态度与行为

要求:

1、了解社会态度的实质、结构与作用,印象形成的实质、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的实质与自我表现策略。

2、理解社会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社会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机制,依从、顺从和服从的实质、原因与技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的实质、原因与方法。

3、结合实际分析如何促进社会态度的改变,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的出现,如何减少侵犯行为的发生。

(一)社会态度及其改变

1、社会态度及其作用

(1)什么是社会态度

(2)社会态度的结构

(3)社会态度的作用

认知、行为、记忆过渡、自我价值保护、激励。

2、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

(1)经验的情绪后果

(2)需要的满足

(3)知识水平

(4)家庭背景

(5)参照群体

(6)文化因素

3、社会态度的改变

(1)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卫

抗拒反应、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

(2)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二)印象形成与管理

1、印象形成

(1)什么是印象形成

(2)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自然特征、社会特征、心理特征。

(3)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印象管理

(1)什么是印象管理

(2)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

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

(三)社会影响

1、从众、依从、服务

(1)从众(性质、原因)

(2)依从(性质、技术)

(3)服从(原因、影响因素)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性质、方法)

(2)社会惰化(性质、原因)

3、助人与侵犯行为

(1)助人行为及其促进

①助人行为与旁观者效应;②助人行为的促进与培养(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运用社会影响策略;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2)侵犯行为及其控制

①侵犯的实质;②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宣汇,运用社会制约,提高道德水平)。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