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怎样才能安排好有限的时间读好教材?
亲爱的同学,马上就到10月了,而10月是每年自考的月份,你准备好了吗?你会为以下这些状况发愁吗?
对教材随便翻翻,或是读哪儿算哪儿;或者 将教材丢置一旁,只看辅导资料、复习提要,然后就是做题、练习、真题、押密通通都来一遍。
这样做对于大多数人的成效是不明显的,甚至有时候感觉吃力,做题总是错,没有什么进步可言。所以必须要找对方法才行啊!
首先教材是必须要看的,这是最基础的一步。
那么,怎样才能安排好有限的时间读好教材,获得更多的知识,顺利通过考试呢?
1、概览
概览即读教材的前言(序言)、目录、后记等;大致的 对教材的全部内容浏览一遍。概览的主要目的是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原理、结构体系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通过概览,还要了解教材的难易程度,做好读书的思想准备。
2、通读
通读即对教材从头至尾、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读一遍。通读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认识和熟悉教材,接受知识,对教材有一个总体全面的把握。所以,在通读中要特别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要讲究阅读次序。任何教材的内容,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体系的,应从头至尾,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排除杂念和干扰,专心致志地读。
在遇到不懂的地方的时候,不要停顿下来,这样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通读主要目的是尽快将全书读一遍,对课本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而不是将全书所有的知识理论全都理解和掌握。
3、结合辅导资料读
辅导资料一般都是就教材上的主要内容进行辅导,告诉你重点、难点以及指导你如何理解难点和自学课程,有的辅导资料还专门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这样几点:
要突出重点难点。重点内容要重点读。难点内容因为是难点,读一两遍往往不能理解和掌握,所以要反复地读,积极地思考。
不能只注重抓重点、难点、疑点,应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弄清每门课程的逻辑起点、主线、终点,并以此作为掌握该门课程内容的基本线索,全面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
学习要持之以恒,也要找对方法,做题前一定要先看书,乱了节奏,等于乱了脚步,效率也会下降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