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各省自考改革进行时, 63个自考专业停考,如何应对?

更新时间:2025-11-21 04:13:54发布时间:2020-10-29 14:05:57

根据相关政策,自5月1日起,全国四省共有63个自考专业停考。专业停考该怎么办?到底停考会对考生自身有什么影响?已经报名的考生面对自己的专业停考要如何应对?

一般情况下,为解决专业停考或考试计划调整后考生继续完成自学考试学业获得相关学历各省份都会制订新旧专业计划调整及停考专业过渡办法。下面以某省为例,看看如何应对专业停考:

哪些情况适用于过渡办法?

已报考我省自学考试以下相关专业、并已取得部分课程合格成绩的在籍考生:

(一)已停考的专业;

(二)调整专业计划的专业;

(三)变更开考类型的专业。

具体怎么过渡

停考专业类

关键字:停考专业 过渡期

已公布停考的专业,设置两年过渡期。过渡期第一年,停止注册新生,停止其他专业考生转入停考专业,继续安排停考专业课程考试;过渡期第二年,停止安排该专业理论课程考试,实践课程考核由主考学校继续安排,继续办理该专业毕业证书;过渡期满,不再办理该专业毕业证书,已注册未毕业的考生可根据本办法转入其他开考专业继续学习。

第一种情况:

条件:专业停考+在籍考生+已取课程学分(除公共政治课外)不足21+过渡期第一年内

过渡办法:

1、及时在考生考籍所在地变更报考专业。

2、仍继续报考本专业的考生,可以继续报考本专业课程考试,符合毕业标准办理本专业毕业证书。

3、预计在两年过渡期内无法毕业的考生,也应及时转入其他开考专业继续报考。过渡期满后,本专业未毕业的在籍考生均须转入现行开考的其他专业继续报考。

第二种情况:

条件:专业停考+在籍考生+过渡期第二年+2020年前没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过渡办法:

1、未取得课程学分低于21分的考生,可以选择继续报考同层次现行开考、与已取得合格成绩课程不重复的其他统考课程,符合毕业总学分要求、毕业考核合格办理本专业毕业证书。

2、未取得合格成绩课程学分高于21学分的考生,应及时转入其他开考专业继续报考。

第三种情况:

条件:专业停考+在籍考生+过渡期第二年+2020年前已完成课程体系改革

过渡办法:

1、若考生已取得合格成绩的专业核心课学分达到28学分,未取得合格成绩的课程可以选择报考同层次现行开考、与已取得合格成绩课程不重复的其他统考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要求、毕业考核合格办理本专业毕业证书。

2、专业核心课已取得合格成绩课程未达到28学分的,应及时转入其他开考专业继续报考。

温馨提示:

已转入其他专业考课程与转入专业课程相同的成绩有效:

1、考生必须取得公共基础课(公共课)合格成绩,同时取得转入专业不低于28学分的专业核心课(专业课)学分,本科层次的学位课成绩合格,符合转入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毕业考核合格办理转入专业毕业证书。

2、凡转入其他专业的考生,均应参加转入专业的毕业考核。

调整专业计划的专业类

关键字:调整计划 延后启用

调整了专业计划的专业,上半年发布的新专业计划下一年度启用;下半年发布的新专业计划延后一年启用;旧专业计划在新专业计划启用时不再执行,不再安排旧专业计划的课程考试。

新专业计划启用后,旧专业计划不再执行,考生应报考新专业计划的课程。原已考旧专业计划的课程,在新专业计划中没有的,按照课程同类型实行学分顶替:

1、已取得合格成绩课程为公共课的学分顶替新专业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学分。

2、已取得合格成绩课程为专业课的先按课程学分顶替选考课学分,顶替后仍有已取得合格成绩的专业课,可按课程学分顶替新专业计划专业核心课的学分,顶替后继续报考新专业计划的课程,达到毕业标准办理毕业证书。

3、已取得了原专业计划中毕业考核合格成绩的不再参加调整专业计划后的毕业考核。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