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消化与吸收笔记串讲(三)

更新时间:2025-11-21 07:14:45发布时间:2020-10-27 14:38:17

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深入理解,记忆知识要点。

第六节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

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约为7.8~8.4,渗透压约与血浆相等。人每日分泌的胰液量约为1~2L。

(一)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胰液的主要成分是水、NaHCO3和多种消化酶。NaHCO3可中和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内的酸性食糜,对小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并可维持小肠内中性偏碱的pH环境,以适应小肠内各种酶对pH的需要。消化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

胰液中的消化酶及其作用如下:

(1)胰淀粉酯:可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和寡糖;

(2)胰脂肪酶:可分解脂肪为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3)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在肠致活酶作用下转变为胰蛋门酶,胰蛋白酶一旦形成,还可进一步激活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使它们转变为有活性的酶。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可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4)肽酶:可将多肽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由于胰液中含有水解三种利主要食物的消化酶,而且水解效率都很高,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临床和实验均证明,当胰液分泌障碍时,即使其他消化腺的分泌都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但糖的消化和吸收一般不受影响。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食物可通过神经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引起胰液分泌。反射的传出科I经主要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水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而酶的含量丰富。

2.体液调节(1)促胰液索:由小肠粘膜S细胞分泌,其刺激物以盐酸最强,其次为蛋白分解产物及脂肪酸,糖类无作用。促胰液索可作用于胰腺导管细胞,使胰液分泌量增加,但酶含量不高。(2)胆囊收缩素:又叫促胰酶素,由小肠粘膜Ⅰ细胞分泌。有效的刺激主要足蛋白分解产物,其次是脂肪酸、盐酸、脂肪,糖类无作用。胆囊收缩素可作用于腺泡细胞引起胰酶分泌,而对胰液中H2O和〖HCO〗_3^-的影响却很弱。

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胆汁是由肝细胞生成的,生成后由肝管流出,经胆总管而至十二指肠。肝分泌胆汁是连续不断的过程,但胆汁排放于小肠却是间断的。非消化期,由于胆总管末端Oddi氏括约肌收缩,阻力大,胆汁由肝总管转入胆囊管而贮存于胆囊,当消化时再由胆囊排入十二指肠。成人每日分泌的胆汁约为800~1000m1,胆汁分泌量和蛋白质摄人餐有关,高蛋白质食物可使胆汁分泌量增加。胆囊贮存的胆汁叫胆囊胆汁,直接从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叫肝胆汁。

胆汁的成分很复杂,除水分和钠、钾、钙和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外,其有机成分有胆盐、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胆汁的作用: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1.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减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肠腔内,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分解脂肪的作用加速。

2.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如脂肪酸、甘油一酯等均可掺入到微胶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因此,胆盐便成了

不溶于水的脂肪水解产物到达肠黏膜表面所必需的运载工具,对于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3.胆汁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物的吸收,对脂溶性维生索(维生索A、D、E、K)的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进食对胃和小肠的刺激均可通过神经反射,使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胆汁排出增加。反射的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二)体液调节

胃泌素和促胰液素可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

胆囊收缩素可引起胆囊收缩、奥迪括约肌舒张,使胆汁排出增加。

胆盐在回肠大部分被吸收,经门静脉再运回肝脏,对肝分泌胆汁有促进作用(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