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并非唯一出路,自考让你多一个选择
高考并非唯一出路,自考让人生多一个选择,高考通常被看作是中国人的第一大考,甚至有“一考定终生”的说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高考的残酷,每年的高考过后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高考失利的考生分为四类:
第一类考生,平时学习不错,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
第二类考生,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是学习效率不高;
第三类考生,自己想学好,可是周边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第四类考生,自己不想学,纯粹是迫于父母和老师的压力才参加高考。
第四类考生主动放弃高考,前三类考生则都运气不佳,不幸被冠上“高考落榜生”的帽子。
然而这些运气不太好的考生并不是少数,至少能够占到参加高考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人中会有一部分选择复读,另有一些则会进入社会。而参加复读的这些学生,一部分人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可还是会有一小批学生会再次落榜,于是又有一部分学生走入社会,余下来的接着复读,在这种情况下反反复复,甚至有些人备战高考好多年依然没有收获好的结果。
其实通向高等教育的途径不止一条,还有自考(自学考试),自考则对考生年龄和所受教育水平没有任何限制,学习的形式也更加灵活。
自考没有入学考试,考生报名后参加每门的课程考试,所有课程考试合格之后申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自考的这种自由灵活的特点能将考生发挥失常的概率降到最低。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每次少选几门课程,留给自己更多的学习时间,确保每门课程的通过率。而且自考的主要学习形式是学生在家自主复习,几乎不受周围人的学习氛围的影响。基于自考的这种特点,上述高考失利的三类人都非常适合选择自学考试的形式来获得高等教育学历。
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成功,要靠15%的专业知识,85%的人际交往等软科学本领。”这种软科学的本领,就是情商,也是职业力的主要组成部分。15%的专业知识,可以从学校教育获得,但85%的人际交往的软科学的本领却不能在学校的教育中自动获得。
从这个角度上讲,获得专科或本科学历并不是学习的终结,恰恰是更高层次学习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