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以及答案
成考的语文科目中文言文阅读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地部分,文言文阅读掌握地好相信语文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下面小编为大家汇总几篇文言文,以供大家练习。
1.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请回答:
(1)这一语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比喻B.夸张、比拟C.反诘、比喻D.递进、比拟
【标准答案】:C
(2)文中用来类比“人与万物”之关系的语句是()
A.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C.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D.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标准答案】:B
(3)这一语段运用类比进行论证,其基本结论是()
A.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无法有所作为;
B.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尽管有限,却也不可低估;
C.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不可忽视,能够有所作为;
D.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反对自我夸耀
【标准答案】:D
2.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力之邪?
请回答:
(1)文中划线句“授之柄而处其下”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A.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
B.授予他权柄让他指挥自己的部下;
C.留给他话柄让他嘲笑自己的部下;
D.授予他权柄让自己处于他之下
【标准答案】:D
(2)这一语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A.为张巡辩诬,叙议结合、叙议结合
B.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C.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D.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标准答案】:D
3.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请回答:
(1)本语段“盘庚之迁”的典故引自于()
A.《论语》;B.《尚书》;C.《春秋》;D.《孟子》
【标准答案】:B
(2)这一语段引用“盘庚之迁”典故用意是()
A.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D.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标准答案】: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