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升本自考人经验分享:一些必须掌握的自考要点
写在前面的话:自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于我来说。在自考前,我毫无底子,没有基础,没有经验。接下来我把我自考过程中认为最适用于各位的一些建议写给大家。
1.报考
个人建议一次能报几门就报几门,要知道考试不是每天都有的,所以尽量多报,报多也许未必都过,但不报肯定不过。而且有时一门之差就要再等上个一年半载的才能毕业,很熬人的。
这里要扩展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书没看完,去不去考?去,干吗不去,不去白不去,理由同上,去了未必过,但不去考肯定过不了啊。而事实证明,书没看完,不等于不能及格。我有两门课程: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选修)书没看完。现代文学史当时就知道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压根就没从头看。这也是我想建议大家应急的一个方法,我当时是直接把按习题册把所有选择题都背准确,因为选择题几乎占一半分数,这个有把握了,大题稍微答答也就过了。然后把所有的名词解释背下来,名词解释还能当简答和大题用。就这两项看了一周,考了78分。而语法研究只看了三天,因为一般来说选修课没有习题册,只能看书,但出题紧贴书本,有的直接搬书上的原题和例子。那么说到例子,大家应该注意在看书的时候如果出现了举例,要稍微记一下,我们那次考语言学概论就是每道主观题都要求举例。
2.交流
交流是很重要的,当今时代,知讯者生存。怎么说呢?我当时就因为没交流,背错了书,本来是考古代作家作品,我背的是现代作家作品,汗死:(哈哈,当然这种低级错误一般人不能犯。及时交流信息,交流学习心得与经验,交流专业知识疑难问题,可以避免学习因缺乏激情而进度搁浅,也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圈子,不孤单。有很多自考人在一起学习交流着,和大家在一起学习就是有一种成就感和温暖!
3.调整
人都是有生理周期的,哈哈,心理周期生理周期。比如感情的低潮期,情绪不稳,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等。人是有情绪的动物,所以有亢奋也有郁闷,有激情也有失落。那么及时调整心态和情绪是很必要的,实在看不下去书的时候也不要强迫自己,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放松也是好的,不过不能一直磨刀,那就惨了。另外,还要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因为我们制定计划的时候还未加以执行,等到真正去做这个计划,很有可能发现计划定得不是那么完善,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使它与你的步调越来越协调一致。说到调整心态,具体到课程问题,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我最初看文学史的时候,边背边在心里嘀咕,这些人没事闲的写这么多作品,害我学习量这么大。当我意识到这种抵触和畏难情绪对学习不利的时候,我就要求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面对这个问题。首先,我认真看了一下他们的生平,油然而生“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感慨。事实上,这些青史留名的文人大多人生坎坷,境遇悲惨。比如杜甫,我感觉他真的是用自己的一生颠沛流离,用自己的血泪苦难写下了一首首名诗佳句。人家都穷尽一生了,咱们多少也得支持一下;人家都付出生命了,咱们就多费点脑子,聊表寸心吧。其次,就是要心存一种喜悦,一种又发现了新知识的好奇和惊喜,对作家要有一种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的兴奋,刚才翻看西方文论,里面有61位文学理论家的不同论断,我当时就在想,看完这本书,我又可以认识61位朋友了。一句话,就是不要把书看死了,把它拟人化,生活化,唤醒它,让它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与你互动的对象。当你赋予死的东西以生命,你的学业将在快乐中完成,想想吧,那一幕,真的很美。很遗憾我自考的时候没能领悟到这一点,但亡羊补牢,在考研备战中,我将充分重视这一点。
暂时想到这些,如有新的想法,会加以补充的。其实,所有的方法、技巧都抵不过俩字:勤奋!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勤奋+毅力,还能不成功吗?虽然我觉得人生不过是一种体验,无论悲喜,更无关乎成败,但身在俗世,超脱也难,或许大俗即是不俗了罢。学吧,这青春不荒废到学习上也得荒废到别处。
考试虽然很苦,很艰难,得到一纸文凭也没那么多成就感,但考试的过程却能带给你很多体验和收获,你会看到成长的脚印一个挨一个地走过来。春花不愁不浪漫,是不是人生没有点拼搏,不抛洒点血泪就不那么璀璨呢?也许是吧,虽然我独爱安逸闲散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