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自学考试指导:自考生如何成功跨专业考研呢?

更新时间:2025-11-21 15:52:05发布时间:2020-10-16 12:22:31

自考难,自考生考研更难,跨专业考研就更不用说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位自考生成功跨专业考研的艰辛之路的感受。

去年9月,刘洋以研考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成为北师大历史学院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硕士研究生。

一个晴朗的午后,记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门口见到了刘洋。他刚刚借了几本中国先秦思想史的参考书。作为历史学院2007级80多名研究生中唯一的自考生,刘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告诉自己,只有比别人更勤奋,才能不落伍。

一分之差,毕业晚一年

考研前,刘洋已获得了自考新闻学专业专科毕业证、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期间,他经历过在一次自学考试中通过6门课的成功,也经历过为一分之差拖后一年毕业的失落。

高考时,平时成绩在540分左右的刘洋只考了不到500分,他的情绪一落千丈。和家人商量后,他于2001年9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读自考新闻学专业。在随后的一年半里,他一共通过了16门课考试,将班上其他同学远远甩在了后面。这时,刘洋有些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基础不错,考前稍加复习就能轻易通过考试。2003年10月的自考给了他重创,报考5门课只通过了1门。专科段的“广播电视新闻”只考了59分。由于该门课与另一门必考的课程在考试时间上冲突,他的毕业时间被迫推迟一年。原打算2006年参加考研的计划也被打乱,刘洋在朋友面前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这次挫折并没有使刘洋就此消沉,他调整心态,决心把剩下的科目一次考过。每天,除了正常课堂学习外,还要额外学习七八个小时。凌晨两点,他伴着寝室同学的鼾声入睡;早上7点整,他又是第一个起床学习的人。国庆长假,当别的同学回家或去外地旅游时,教室里只有刘洋一人。

经过刻苦的学习,2005年10月刘洋通过了所有自考科目,同年,他考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2006年6月,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毕业证。

11本厚书,看到流泪

在刘洋的书架上摆放着11本书,是北师大中国古代史专业课初试规定的教材,包括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乍看之下没什么特别,随意翻阅其中一本书,惊讶地看到书中几乎每一页都有密密麻麻的笔记。

自考本科毕业后,刘洋准备考研。一直向往能当一名历史老师的他认为报考北师大中国古代史专业能实现理想。买齐专业课教材后,刘洋一下蒙了。厚厚一摞,一共11本。刘洋决心一本一本地“啃”,每个章节和知识点都看得很仔细,当时难理解的地方,就在空白处做详细笔记。每天,刘洋用于看书的时间超过了16小时。长时间看书使他的眼睛酸痛不堪,经常会不自觉地流泪,他就靠滴眼液缓解疲劳。几个月下来,他用光了七八瓶滴眼液。

凭着顽强的毅力,刘洋在短短4个月内读完了历史专业学生要4个学期才能学完的课程。因为前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在后面的复习中越看越快,最后只用4天就能将专业课复习一遍。凭借自学考试中培养的超强自学能力,直到考研复试阶段,刘洋没有报任何公共课辅导班,备考全凭自己。

二次复试,问鼎北师大

刘洋以总分333分的初试成绩进入复试,除他以外进入复试的人都毕业于全日制高校历史学专业,情况对他很不利。面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刘洋只回答上来一半,结果首轮复试后,他未被录取,而被调剂到史学所的学术思想史方向参加新一轮面试。没有被暂时的失利****,经过短暂的心理调节,他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次面试中,刘洋改变了过于保守的作风,在自我介绍环节就亮明了自考生身份。他对考官说,“自学考试让我学会了主动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虽然我本科没学上历史专业,但我认真学习了历史专业本科段的全部专业课程,请各位老师能够对我进行公平的评判。”在提问环节中,刘洋也未受前日面试的影响,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最终被顺利录取。

研究生入学后,刘洋用行动证明考官的选择是正确的。在研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6门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其中3门主干专业课成绩都在85分以上。他也以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导师的赞赏。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