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教育理论》有哪些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笔记串讲
《教育论》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而复杂,很多考生不懂如何有序复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点记忆,那成人高考考试科目《教育理论》有哪些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笔记串讲。其实,考生可以尝试建立一个知识框架,找出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记忆不够深刻,然后抓住关键知识点,先了解后记忆,这样可以提高备考效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研究内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研究教育中最普遍的问题。它不是教育的一个方面的特殊问题,而是教育中最普遍的问题。它是其他教育学科的基础学科。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现象、社会现象和认知现象。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在联系,是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
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人的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受其影响。因此,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活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们是接受前人经验,掌握人类现有知识的活动。这些都是教育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认知活动。因此,教育是一种认知现象。
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的反映,是事物本质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教育规律是教育中各种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教育学应研究上述教育现象,揭示和阐明教育规律。既有一般性的基本法,也有地方性和具体性的法律。任何社会的教育都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制约。这反映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社会现象,不仅要适应人的发展,而且要促进人的发展。这反映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本质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教育发展的两个基本规律和客观规律。在教育的不同阶段,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存在着相对特定的内在矛盾和本质联系,并表现出特定的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根据其方法和理论的成熟程度,可分为萌芽、独立形式、科学化和现代化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教育学发展的萌芽阶段,教育学并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作为思想和观点来表达。此外,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其他思想相比,这一理论还不够成熟。方法是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学籍》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它写的是战国末期。据说是孟子的学生乐正科写的。古罗马教育家对它的教育早于古罗马的三百多年。书中虽然只有1229字,但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如“教与学是互利的”、“及时及时的教学”、“不牺牲节日的实践”,“久善而救失”、“道而不导、强而抑、开而富大”、“禁在不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且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在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蒂利安写的关于演说家教育的著作,但比中国晚了300多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其中许多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类认知规律。
2、独立形式教育学阶段
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起,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为独立的学科。它说明人们对教育这种社会现象有了较高的抽象和合乎规律的认识,教育学逐步地从现象的描述走向理论的论证,从比喻、类比走向科学的说明。
1632年,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夸美纽斯本人被尊崇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资产阶级教育家的鼻祖。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这些教育思想,为以后教育理论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此后,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又出版了许多具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如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卢梭的《爱弥儿》,瑞士裴斯泰洛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福录倍尔的《人的教育》,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沙皇俄国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独立的学科。
其中,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会了当时已相当发展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主张开创了一个重要流派——“传统教育派”。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杜威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在他看来,“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在学校中就要为学生“设置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据此,他提出“教育
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的主张,并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得到系统、详尽的论述。他所倡导的理论被称为“现代教育派”。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出现了一系列有比较完整理论体系的教育论著。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这些论著对其所体现的理论和论证方法,就其整体来说,至今尚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