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成考《医学综合》神经反射考点

更新时间:2025-11-21 18:25:27发布时间:2020-10-09 11:08:50

在成人高考中,“医学综合”的知识点和考点很多。考生需要记住很多专业知识。因此,为了更好地复习《医学综合》,考生需要有计划地学习和复习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研究成考《医学综合》神经反射考点。

第三节突触传递

1、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当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增加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Ca2+从膜外进入突触体。突触体中Ca2+的增加可使突触体中的小泡接近突触前膜,并以胞吐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扩散到后膜并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离子流过膜,产生突触后电位,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2、突触后电位(兴奋性)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如果是兴奋性突触,突触体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提高后膜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促进Na+的内流,使后膜电位升高,形成局部去极化。其结果是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动作电位总和产生,使后膜兴奋。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体囊泡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主要改善后膜对Cl-的通透性,引起Cl-内流,增加原膜电位,引起局部超极化。结果,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突触后膜上的这种局部超极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突触传递特性

(1)单向传输

在神经的人工刺激中,兴奋可以沿着神经纤维从刺激点向两个方向(双向)传递,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化学突触中,兴奋传递只能从传入神经元传递到传出神经元,也就是说,这种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

(2)中枢延迟(突触延迟)

兴奋通过突触的缓慢传递被称为突触延迟。这是因为兴奋穿过突触需要很长时间,包括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和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兴奋通过突触所需的时间约为0、3-0和5毫秒。

(3)总结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数量和单个神经纤维冲动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均不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如果同一突触前膜反复兴奋或多个突触前轴突终末同时向同一突触后神经元传递脉冲,则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通过时间或空间的总和达到阈值电位,从而产生动作电位。这个过程被称为激发的总和。抑制也可以概括为,其结果是突触后神经元不太可能产生动作电位。

(4)兴奋节律的变化

在反射活动中,如果分别记录传入和传出脉冲的频率,则可以测量出两者的频率不同。因为传出神经元的兴奋节律来自传出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的兴奋节律不仅取决于传递脉冲的节律,还取决于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功能状态。

(5)出院后(出院后,出院后)

当感觉神经元受到强烈刺激时,会使突触后神经元相继发出若干神经脉冲,并在刺激停止后出现。这种现象是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