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归纳(3)
你对《医学综合》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如何?备考时,可以根据考点复习,把握重点。下面是一点通小编整理的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归纳(3)。
医学生理学
1、描述了兴奋在神经肌肉连接处的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关节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膜内小泡前移并与前膜融合→小泡破裂并释放ach(量子量释放)→乙酰胆碱通过关节间隙扩散到关节后膜→与后膜乙酰胆碱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和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阈值电位→爆发动作电位。
乙酰胆碱的消除: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醋酸,其作用消失。
2、试着描述一下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脑卒中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能功能、循环血容量与血管系统容积的比值。1在心率和收缩压升高的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每周血压升高。2心率:当外周阻力和卒中输出量变化不大时,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增加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下降。
外周阻力:在卒中输出量和心率发生微小变化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向外周血流量,舒张末期主动脉内剩余血容量增加,舒张压增加大于收缩压增加,脉压降低。4大动脉弹性储存器功能:大动脉弹性储存器的主要功能是缓冲动脉血压。
当动脉壁硬化时,弹性储集功能减弱,导致收缩压过度升高,舒张压过度下降,脉压升高。5循环血容量与血管系统容积之比:正常情况下,循环血容量与血管系统容积相容,血管系统充盈程度变化不大。任何引起循环血容量相对减少的原因,如失血量或血管系统容积的相对增加,都会降低循环系统的平均充盈压力,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3、探讨了动脉血中pCO2升高、PO2升高或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
在一定范围内,缺氧和CO2浓度升高可促进呼吸,但作用机制不同。CO2是呼吸的生理刺激物,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子。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是呼吸活动正常的重要条件。然而,当吸入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呼气量的7%时,呼吸机排出的二氧化碳含量还不够。血液中的PCO2显著升高,可能导致头晕和头痛。
如果含量超过15%-20%,则呼吸受到抑制。二氧化碳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刺激呼吸,但前者是主要的化学感受器。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H2O形成H2CO3,然后解离H+,激发中枢化学感受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可以与水形成H2CO3,然后分解H+,H+与CO2一起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激发呼吸。
只有当血液中的PO2降至8.0kpa时,才能明显刺激呼吸。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缺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抑制作用增强。在轻、中度缺氧时,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脉冲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抵消缺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增强呼吸。然而,当PO2低于5kpa时,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不足以抵消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