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4)
备考时,可以根据考点复习,把握重点。下面是一点通小编整理的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4)。
1、在3kg体重的家兔耳缘静脉注射5ml20%葡萄糖溶液。尿液有什么变化?简述了这种变化的机理。
尿渗透压无明显变化。3kg家兔的血容量约为240ml,注入血液中的葡萄糖为5ml×20%=1(g),使血糖升高到约27.6mmol/l,明显超过肾葡萄糖阈值。因此,远端曲小管和集合小管中含有大量葡萄糖,阻碍了水的再吸收,导致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加和糖尿病,但尿渗透压变化不明显。
2、什么是突触?描述突触传递的过程。
神经元相互接触和传递信息的地方叫做突触。
突触是神经元轴突末端与其他神经元的躯体或突起接触并传递信息的场所。
突触传递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动作电位传递到突触前神经元轴突终末→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体,使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融合,解体,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使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Na+、K+、Cl-离子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电位。
3、什么是特定投影系统和非特定投影系统?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什么?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经典感觉通路通过丘脑感觉替代核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的投射系统。它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其投射纤维主要终止于大脑皮层的第四层,能产生特定的感觉,刺激大脑皮层发出传出的神经冲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经典感觉传导通路的二级神经元轴突投射到脑干网状结构中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的系统。与大脑皮质无点对点投射关系,投射纤维广泛分布于大脑皮质终末区。因此,其功能主要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差异总结如下:
特定投影系统非特定投影系统
传入冲动接收各种特定的感觉冲动和脑干上行激活系统的冲动
传入神经元的数量要少得多
丘脑替代部位、感觉替代核、接触核和髓核
有特定的传导通路,但没有特异性的传导通路
投射部位是点对点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并扩散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这种关系是非特异性传入冲动的来源,也是特定投射系统的基础
生理效应产生特定的感觉,触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脉冲,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维持和改变皮层的唤醒状态
4、什么是突触后抑制及其机制。
突触后抑制又称超极化抑制,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引起的。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激活时,终末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增加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K+,Cl-,特别是Cl-)的通透性,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表现为超极化现象抑制。这种抑制是由于突触后膜上存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因此称之为突触后抑制。根据抑制神经元的功能和联系的不同,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抑制和反复抑制。
5、碘缺乏症患者为什么出现甲状腺肿?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缺乏时,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