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10)
成人高考民法考试的考点是什么?应该背诵哪些知识点?让我们看看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考点(10)。
民事法律行为
4意思表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一个要件,是指行为人对确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在意图的外在表现。
5意愿表达形式:1。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默示表达(推定形式和沉默形式)
6意向表达的分类:
a的表示
意思表示是指通过法律或者交易习惯确定的语言或者其他表达方式直接表达意思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指通过表达“然”的行为来表达意思。
B表示是否有亲属关系
相对人的意义表达是指以表达对象为对象的意义表达。
非亲属关系人的意义表达是指无客体的意义表达。
C是到达另一方的途径
对话的意义表达是指能指所作的能够直接纳入对方理解范围的表达,如面对面或电话。
非会话意义表达是指说话人所作的不直接为另一方所理解,而是间接涉及到对方理解范围内的表达。(例如通过信件或第三人)
D表示是否有缺陷
健全的意志表达是指完美无瑕的表达。
意思表示不完全是一种瑕疵,意思表示说话人的意思与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或者意思表示不是自由的。
7*受赠人应当在知道遗产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遗产的声明。遗赠期限届满时未表示遗赠的,视为遗赠。
8意思表示缺陷:
(1)意思与表达不一致
A、故意不一致(保留真实意图、阴谋、虚伪、隐瞒)
B、无意的不一致(错误、错误信息)
(2)意志的表达不是自由的
A、受骗意思表示
B、强迫意图的表达
C、遇险意思表示
9对意思表示的解释,就是要厘清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实含义。
10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为确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而作出的行为。
11民事行为成立的一般条件如下:
罪犯
B、意思表达
C主体(行动的内容,即要达到的效果)
12民事行为的一般生效条件如下: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是真的
C、它不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
13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设定一定条件,并将条件的实现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14这些条件的特点如下
必须是尚未发生的客观事实
B将来是否会发生一定是个不确定的事实
C必须是法律事实
D必须是双方同意的事实
必须是与当事人希望具有的法律效力不矛盾的事实
15有条件成就(发生)不成就(不发生)
16条件分类:
条件a的作用
停止条件又称迟延条件,是指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条件。
解除条件是指关系法律行为的效力消灭的条件。
B条件内容
积极条件是指以某些事实的发生为内容的条件。
否定条件是指某一事实不发生的情况。
17限期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以将来确定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确定法律行为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18生效期间称为初始期间,又称迟延期间,是指确定法律行为效力的期限。
终止期限,又称最后期限,是指确定法律行为消灭效力的期限。
19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