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自考课程特点,以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核心
自考有很多专业,可是考试道理都是相同的。
不管你自学哪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组成了这个专业的核心。对于每门课程来说,又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它们构成了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
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算法,我们可以解决专业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大家知道,一个课程的知识体系是相对稳定的、不变的,而现实中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同样的道理,教材中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命题人员出题的题目类型、考核知识点、考核方法却是千变万化的。
同样一个知识点,可以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出简答题、计算题。因此,期望通过做几套模拟试题、背背答案就能通过的考生,无疑是在赌博,而且风险很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稳扎稳打、万无一失呢?策略就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里的“静”和“不变”指的就是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了课程中的这些“不变”的知识点,那么,不管题目怎么出,我们都可以应付自如。
发现一个现象:有一些同学喜欢买大量的参考书、复习资料,只要是与某门功课有关的参考书,都无一选择地买回来,整天埋头于这些书海题海中。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劳民伤财。自学考试归根到底还是应试教育,顺利通过考试是大家的根本目的,而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指定教材。因此,对参加自考的学员来说,吃透大纲、熟读教材是最根本的出路。
常有同学问我:老师,是多做题好,还是多看书好?我就会告诉他们:首先要把教材熟读一遍,然后去做题,做题的过程,是检验自己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过程,而不能单纯为做题而做题,最后再将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遍。如此反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知识点已经掌握了,那么做一道题和做10道、100道的效果是一样的,为什么去浪费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做无用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