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就业到底是难是易?关键是要看自己的能力!
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国际贸易专业文凭的小艳如今在一家规模不大的贸易公司工作。工作上,她“上手快”,经常要在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上对同级的职员进行指导,但当初应聘时却颇费了一番周折———好几家单位拒绝了她,理由很简单,“我们的要求是普通高校毕业生”。
很多来咨询自考的学生,都对文凭社会是否认可格外关心,假如,我们的课程顾问说“自考毕业证含金量很高,是成人学历里最高的”,那么一定会被反问“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自考学历被歧视?”
其实,这根本是两个问题。
自考毕业证的效力是毋庸置疑的,所有政策上本科学历享受的便利,自考本科毕业生都享有。
但是好不好找工作,并不仅仅是学历决定的。如果单纯拿学历来衡量,统招的本科毕业生也不觉得自己好找工作,甚至清华北大名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很艰难,乃至是硕士、博士,很多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配不上”自己辛苦学习这么多年。
所以,单拿学历来衡量就业这个事,可谓无人不冤。
关于高自考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作待遇,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七章第三十二条这样规定:“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那么,为什么有些用人单位会对自考生存在歧视呢?
一家全国知名制药企业北京办事处的负责人刘女士坦言,虽然他们要视岗位来确定人选,但是她个人认为自考生的素质不如统招生。她解释说:“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学生带来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各种社团活动锻炼出来的本科生在能力上肯定跟自考生不同。”
因此这也并不能说是歧视,这是事实。更多的用人单位在衡量应聘者时候还是比较公平和科学的。应聘失败的自考生,只能说,你确实没有在某一个方面表现的特别突出,没有能在能力上征服面试官。
同样是国际贸易专业自考生的小张,是某著名电器公司操作部职员。他在应聘的时候并没有受到“自考生”这个名号的限制。根据自己的经验,他说:“性格和综合能力决定事业成败,学历只代表一种可能性。私企和外企在用人上并不在乎学校和文凭,他们更看重工作能力和潜力。”
智联招聘市场部主管校园招聘的经理贺威说,外企对应聘者是否为自考生并没有限制,在本科学历的基础上,毕业生都可以投简历参加应聘。从代理商的经验来看,外企认为学校的牌子是次要的,企业会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来考查应聘者的能力,只要出色,无论是不是自考生都会被聘用。
与此相类似,一家信息咨询公司的人事主管杜女士表示:他们不会有意拒绝自考生,求职者在应聘中的表现和实际工作情况是他们主要考虑的。而且她觉得自考生在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上比较丰富,是更有优势的。
北京某高校自考报名咨询人员称,该校自考生80%可以留在北京工作,机关、企业单位都有,但是以中小企业居多。
因此说,其实应聘不成功,并不是“自考生”这个名号的锅,而只是确实不够优秀。
自考生能考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考到本科学历,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是学历只是弥补之前跟别人的差距,只是起点,而并不是升职加薪的保障,想要在职场获得发展,还应该理性应对,找到自己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再接再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