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须知:为什么英译汉题目你翻译出来的不像中国话?
主观题永远是考生的一大难题,很大一部分自考考生是不是还在为英译汉烦恼,总想着我明明看懂了,为什么翻译出来的文章不像中国话。以下的学习方法应该可以帮助到你!!
一、准备理解
1. 了解英汉表达手段的重大差别
(1)英语习惯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习惯用主动语态。汉语句子时常没有主语,而英语句子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如祈使句、感叹句)以外,不能没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时,-定要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习惯,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英语习惯用从句(长句),而汉语习惯用单句(短句)。在考试中要善于运用分译法,用汉语的短句来表达英语长句的内容。
(3)英语习惯用名词表示行为动作,汉语则往往相反。
(4)表达时间、空间时,英语习惯先小后大,汉语则往往相反。
(5)通过语境吃透全文
词语的理解离不开上下文,这是我们在翻译中必须时刻牢记的一条。英语中一词一义的情况极为罕见,只有通过上下文才能了解单词的确切的含义。
2.翻译技巧
(1)词类的转译
名词、动词、形容词往往根据需要转译为其他词类。
(2)词的增补
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英文原文中某些词语,无法用一般字典中相对应的汉语释义表达出来。翻译时考生应根据原文的意思,活用字典,用地道的汉语表达出来。有时要根据英语动词时态形式增补时间修饰语,有时要增补原文中的省略部分,有时要把代词还原为所指的对象,有时要增补连接词以加强修辞效果。例如:
(3)定语从句的翻译
英语和汉语的定语都有前置、后置之分。但不同的是:英语以定语后置为主:汉语则以前置为主,极少用后置。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后置定语的翻译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定语从句的翻译。通常有两种译法:一是译作前置定语;一是采用分译法。
限制性定语从句一般可按前置修饰语译作“……的”。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大多在句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翻译时不改变其语序,而是根据其作用区别处理,有时通过重复先行词将定语从句译为并列句或独立句,有时加上连接词语,译为转折、目的、结果、原因、让步。、条件、时间等状语从句。
3.做题步骤
考生要遵循三个基本要求,即“忠实、通顺、易懂”。译文要力求忠实原文,能直译则直译。也就是说如果直译出来的汉语通顺就直译,不便于直译的英语句子在处理时,要力求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通顺。
英译汉做题的步骤应该是:
(1)了解段落大意。
通过把握主题段或主题句快速了解短文的主题思想,理解对于翻译短文是相当重要的,先思考,再动笔,不要反复涂改。有的考生往往是拿到试卷就开始翻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译不下去了再回读,那样做既费时间又影响情绪。
(2)理解和表达。
这是英译汉应试中的实质性阶段。鉴于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长句的翻译,要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用地道的汉语表达出来。
(3)校改
校改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考试过程中,考生不能像平时那样从容不迫,初译时往往侧重于理解,容易忽视译文的连贯性,从而译出英语式的汉语句子。所以,译完后要回过来看一看译文是否通顺连贯。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是书写,一份整洁的答卷会取悦于判卷老师,也等于成功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