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巧记自考文言文通假字与实词
识通假字
通假字在课文中有很多。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供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免——娩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娶
少耆普食,利于身也子耆——嗜
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孰——熟
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
距关,毋内诸侯。 内——纳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授
奉厚而无劳。 奉——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溟
取消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如“翅忆后街之事?”句中“翅”字,去掉“爻I”就找到了本字。这种现象的通假在课文中也不少.举例如下。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 庭——廷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敝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旨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曼
更换偏旁,找出本字
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出本字。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按字面讲不通,可确定为通假字。我们把这个字的形旁“{”换成“干”.就找到了这个通假字的本字“悦”,按本字的意思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很明确了。这类通假在课文中也较多.举例如下。
此小大之辩也。 辩——辨
距关,毋内诸候。 距——拒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政——征
而摩历之于义。 摩——磨
因之孺子这游者.无不铺也。铺——哺
根据字形特点用增加、更换和取消偏旁的方式掌握通假字。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至于纯粹以音同音近为原则的通假字.就要根据语音的特点去掌握了。如果把运用字形特点和语音原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掌握通假字。
记成语学实词
文言文里有不少实词,字认识.但意思与今天完全不同。考试时这种字底下老打个点,让你解释是什么意思,怎么办?
要记住这些文言实词,有一个窍门,就是记住一些成语.顺带也就记住了这些实词。举一个例:易,一般是“容易”的意思。但在文言中,也当“改变”讲,怎么记呢?记住“移风易俗”这个成语,不就成了?这个成语中, “易”字。是当“改变”讲的,而不可能当“容易”讲,否则不通。而记成语,当然比记原文便利多了。
这实际上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方面记了些成语,一方面又记住了文言实词。成语要记也不容易,但总比记原文要容易一些。比如是记《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来记住“素”为“素来”之意容易呢,还是记住“素不相识”这一成语容易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