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专升本语文中的古文今译怎样才能翻译准确?
小编今天来教你几招,让你的文言文水平突飞猛进。
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②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份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 “问: ‘何以哉?… (《曹刿论战》)
“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作补充。译文则为: “(曹刿)问(庄公): ‘凭藉什么作战?”
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如下列例句中加点的词:
“吾”应换为“我”;“尝”应换为‘‘曾经”: ‘‘须臾’’应换为“一会儿”。
同一个词,在文言和现代汉语里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差别.翻译时也要替换.如!
“牺牲”在原句中是祭神用的牛、羊、猪,是名词,不是现代汉语中的“为正义的事业献出生命”的“牺牲”.应换为“牛、羊、猪等祭品”; “等”在原句中是“同等”的意思.应换为“同样”。
类似的词很多,阅读文言文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等有关知识,理解其确指意义,翻译时挑选恰当的词去替换。
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
①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 “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②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