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被华为辞退,为什么?各位自考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了吗?
前段时间,“北大高材生入职华为写万言书,任正非却把他给辞退了”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华为一个新员工,北大毕业,刚到华为时,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原本以为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打动领导,但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往往实践经验比较少,看问题的角度和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很多年的前辈们不同,仅凭理论知识就对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写出的“万言书”很有可能根本没有可行性。没有脚踏实地实践的人,如果给了他发言的机会,往往会坑了一个管理者。新人没做过管理,不懂企业管理的那些套路,他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重视这种“万言书”就等于把管理者带到坑里。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一个士兵如果不去处理好眼前任务和敌人,而是只顾着给将军提意见,吐槽军队这里不好、那里有缺陷、应该怎么改,这个仗还能打吗?每个人的位置会决定这个人的视野,从新员工的角度永远无法全盘看待企业的问题。对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商业模式、管理策略一无所知,但就是觉得自己能力出众、鹤立鸡群,无论能力强不强,刚入职就写万言书的行为着实有些“可笑”。
很多时候,不管是天性使然还是什么,有些人看到一件事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这件事情的弊端、缺点,接着就是抱怨,对于身边不满意的事情,就要“怼”个痛快。
对于这种人,智商在线的可能就跟要好的同事抱怨一下;智商不在线的,就跟这位北大高材生一样,一封万言书跑到老板面前抱怨。然而,把问题说出来没什么了不起,人人都有这个本事,重要的是能够在改变不了这些问题的情况下,还能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能不能做,是能力问题;肯不肯做,是态度问题。”很多人自恃能力出众,不肯做能做的事情,天天想着自己还不能做的事,这就是价值观的问题。
这位北大高材生,荒废该做的事情,去想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忽视基础岗位的价值,太过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这样的人被辞退,其实也都是情理之中。
看完北大高材生写万言书这件事,小编就想到了我们自考生,我们自考生虽然没有这位同学这么好的学历,但是我们有实践经验,相比于统招生而言,自考生大多数都是职场人士,这些职场人士都是经过在职场的历练之后,懂得自己在职场上需要什么,才针对性地选择自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统招生只是经过高考,报了自己一个理想的,或者是喜欢的专业来读,职场的方向感显然是没有自考生那么强的。
参加自考的人一般都是在职人士,这类人士可以一边积累工作经验一边提升学历,有工作经验就更容易胜任一份工作,所以,自考生跟统招生相比,自考生在工作经验也有优势。
自考生与统招生相比,知识的系统性相对差一些。但是,自学考试不见得就比统招考试轻松,相反会更严一些。自考生大多是边工作边学习,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完全自由地选择专业,因为他们了解自身缺少什么,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经验远远超过统招生。同时,工作和学习双重压力使他们有很强的恒心、毅力和自学能力,自考生们更加脚踏实地,因为他们比统招生更加了解工作,了解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