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经验:学英语要注重开口说的过程!
我们学英语要注重开口说的过程,千万不要做“哑巴英语高手”,如何跟“哑巴英语”挥手说BYE-BYE?
秘诀
要学女生闲聊精神
“学英语,女孩天生有优势。”读英语专业的郑某给了这么个不近情理的答案。郑某一针见血地指出男孩学英语的弱点:男孩生性好强,事事逞英雄,遇到不懂的地方还拉不下脸请教别人。所以,他们不愿意多开口,生怕被人捉到“把柄”嘲笑。女孩就不一样,她们天生感性,闲下来爱聊家常、说“八卦”,语言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涨”上去了。
不过,天生的优势毕竟微弱,胡某站出来为男同胞“鸣不平”:“其实只要胆子大、肯开口,男孩的英语一样可以很流利。
脑子要向嘴巴“投降”
有些人平时胆子不小,有机会就找老外聊天,但练来练去,说英语还是嗑嗑巴巴,没办法表达想法。陈某开出了治疗“结巴症”的药方-“让嘴巴带着脑子转”,凭感觉说话。
陈某说,导致“结巴症”的“罪魁祸首”便是发言者的中、英文水平不协调。你明明用中文想问题,嘴上却要说英语,只好把脑袋当作“金山词霸”,搜肠刮肚却总是找不到和中文匹配的单词,只好看着对方发傻。
其实,你完全可以让脑子向嘴巴“投降”。放下“高深”的思想,用自己掌握的英语单词来想问题,尽量用简单的英语说话。很快你会发现,不做“中译英”,说话反而流利许多。
“输入”要多于“输出”
所有被采访的英语高手都有一个相同的忠告-多看多听,少动嘴。当然,只有英语达到一定水平的人才适用这条“规则”。
学语言是个漫长的过程,要做好花3-5年时间的打算。学英语最忌“急功近利”,觉得口语不好了,就参加一个口语提高班;阅读不行了,又猛做阅读题。这样的 “补药”偶尔吃吃会使你在临考前提高一下,可有哪个人是光吃“补药”过日子的呢?学英语必须多看多听,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做到脱口成章。
简化本的故事、小说书像“小菜”,看起来有趣、易懂又不闷。读书的时候,可别光顾着看情节,也别整天翻字典,多注意不同的短语,学学外国作家们对词语的搭配,记住各种场合下常用的句子和短语。
社会学的书是“水果”,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当今流行的生活方式都会在书里描绘出来,并加以探讨。美国人的社会学课本是郑某的最爱,她说:“社会学课本给了我第三只眼看世界,让我在说话的时候能一鸣惊人,迅速征服听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