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海外留学生怎样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更新时间:2025-11-22 02:27:08发布时间:2020-09-06 10:51:51

  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大多年龄较小,远离亲人,生活在异国他乡,要独自面对各类事情乃至风险。接下来和美国培训一点通小编一起了解下海外留学生怎样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一、留心安全警报提升应变能力

  在美国留学,首先要对自身安全足够重视,比如留心所处环境的安全隐患。许多美国的大学为了营造安全环境,经常会发出“警报”,告诫学生哪些地方不安全,或者贴出警方正在搜捕一些危险分子等的信息。如果留学生们对此毫不留心,往往会身处险境而不知。

  专家们认为,出国留学必须要重视安全问题,但也并不是说要搞得“杯弓蛇影”,甚至成为心理负担,而是要真正把安全问题“当回事儿”。本报记者在对住美中国留学生的采访中,有的留学生就对记者表示,由于平时没有遇到什么安全问题,因此常常对所在环境中的安全隐患缺乏关注。然而实际上,美国的社会问题并不少,与种族歧视、枪支问题、吸毒、“路怒”等相关的各种犯罪案件频发。

  因此,在美留学生要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就拿此次中国女留学生江玥遇害一事来说,一名当地社会安全专家在谈到此案时表示,如果当时受害人“冷静应对”,或许可避免不幸的发生。据报道,受害者的男朋友事后表示,江玥本是“有可能走掉的”,但由于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在慌乱中挂上了N档,等再换成D档时,嫌犯就已经开枪了。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超过一半的人曾爆发过“路怒”,轻者飙脏话,严重者则会突然加速或刹车,恐吓对方,甚至进行暴力攻击。在美留学生开车也很普遍,因此专家建议,遭遇“路怒”族首先要注意观察,迅速判断对方有无不正常的精神情况,有无安全风险,然后冷静应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平和合理解决问题,避免激化矛盾,切忌任性而为、得理不饶人。如果对方一味纠缠,可以报警处理。通常状况下,不要轻易下车,要关好车窗;如果下车,也要与对方保持一定距离;事后不要直接开车回家,避免被对方跟踪甚至报复。

  在美国遭遇“路怒”更需多一份小心。“美式路怒”常常与枪支、吸毒、酗酒等问题纠缠在一起,增大了安全风险。美国是一个“拥枪”国家,社会上的枪支比美国人口数量还多,许多州许可“隐蔽带枪”,有的甚至已允许公开携枪上街。有关数字显示,美国11%的司机在车里常备枪支,攻击性驾驶行为导致的车祸中,有37%都涉及枪支。一旦发现对方有枪,应随时注意观察对方动向,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如开车迅速离开等;如果已经下车,最好站到隔车与对方相对的地方,先借车身掩护自己,争取妥善处理的时间。

  二、知法守法学会同警察打交道

  此外,在美留学生应增强法律意识。留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容易导致安全问题。专家们说,在美国,留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也要注意美国的风俗人情以及警察执法方式与中国有所不同。

  留学生在美国留学难免会遭遇警察,比如开车违规等。留学问题专家表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按有关警察的要求去做,以免发生误解引发本可避免的安全悲剧。比如,在开车中被警察叫停,应尽快安全地靠边停车,坐在车中等待警察过来查检,手要放在方向盘上,以便让警察看到;警察没让你下车,最好不要自己下车;在警察没有让你出示驾照或车辆登记材料时不要擅做主张,去摸口袋或在车上翻找,警察会怀疑你是在掏枪或凶器,可以随时向你开枪。在这种情况下,警察几乎是完全没有责任的。

  留学问题专家表示,无论何时遭遇警察,都用不着惊慌。在美国,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大事小事都找警察。比如在学校违反了“校纪”,有的也会打报警电话,招来警察处理等。但与警察“打交道”,有一条需要切记,即不要让警察怀疑你有任何攻击性的言词、行为甚至是迹象,否则警察就能以他的安全受到威胁为由,随即对你采取强力手段,包括直接开枪等。警察“过度执法”、“过度使用武力”等问题,在美国是经常发生的,也造成了不少悲剧。这个问题短期内不太可能会得到改善。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