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方便火锅是盘好生意吗?

更新时间:2025-11-22 02:35:39发布时间:2020-09-04 13:45:17

  不想逛街可以上淘宝、吃饭太远可以叫外卖、出行麻烦有网约车或共享单车,这些让生活越来越便捷的事物,永远是商业发展的方向。今天要说的方便火锅,就是为方便而生的火锅,只需一杯冷水,内附加热包遇冷水发热沸腾,等待15分钟将其食物煮熟就能吃。

  目前大龙燚、小龙坎、重庆德庄等十多个火锅业界大佬都已涉足这个新兴领域,海底捞更是拿出5000万进军方便火锅产品的生产及销售。除了因产品专业优质、消费基础深厚的各大火锅品牌,在方便火锅的消费领域中占据最大份额,连底料生产商、火锅企业、调配品商等火锅产业链相关企业都争相入场。据我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已有近三十个方便火锅品牌,且有大规模蔓延之势,。更有传闻连康师傅、统一,也正摩拳擦掌、蠢蠢欲动。甚至有人预测,火锅作为餐饮业最大品类,未来市场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方便火锅作为火锅的零售化品类,至少也有千亿级的市场。

  

 

  一时间方便火锅品类风光独好,快速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可这真的是个好生意么?

  1、 同质化严重

  方便火锅的发热技术与几年前大热的方便饭雷同,其中的自热包技术已经很成熟,各类方便火锅中的食材也遍地都是,川渝口味也易标准化,再加上“底料包、粉丝、素菜包、荤菜包、发热包以及叉子”这些配物基本相同,方便火锅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也有一些火锅品牌走向细分市场来突出差异化,比如命名上的差别,有的叫懒人火锅、有的叫微火锅、自煮火锅,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大作用。再比如从口味上的差别,有的主打素菜,有的以“肉多多”作为亮点,然而并差别并不大。如同方便面市场一样,方便火锅由于在技术上没有任何壁垒,谁能够在口味上满足更多消费者,也许就能占领先机。

  

 

  2、 标准难统一、口感营养难把控

  虽然方便火锅为创新品类,但实际生产中各种原料多是代工形式生产,几乎就是拿来主义组装出品,行业标准的缺失,造成自热火锅生产企业标准和自热火锅产品标准的双重缺失。因为进入门槛低,有的企业看重短期利益,不惜降低品质。行业几乎是鱼龙混杂,品牌众多,质量和口味参差不齐,这会降低消费者对于该类产品的信任度,直接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

  其实周围不少人有尝试过方便火锅,都说菜品口感不如新鲜现煮的食材。其实方便火锅里的大部分食材是处理熟透后再加工、密封配进餐盒里统一出售,特别是绿叶类蔬菜,没有办法进行这样的储存。菜品的口感和营养上确实也跟不上它火红的节奏。

  3、 食品安全怎么抓

  方便火锅内的发热包,主要成分是焙烧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活性炭、盐、生石灰、碳酸钠等,加入冷水反应升温后可达150℃以上,蒸汽温度达200℃,最长保温时间可达3小时。便携火锅的外包装基本是塑料产品,众多品牌的外包装直接接触食品,长时间高温煨煮是否会产生有害物质呢?业内人士透露,方便火锅的菜品通过高温、巴氏、辐照等杀菌方式,保质期一般在6个月到1年。菜品提供方式上,生、熟皆有,不知道有没有添加防腐剂,菜品处理过程不清楚。火锅内的菜品也是再加热的食用方式,目前并没看到市场上有对于方便火锅这类产品的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怎么安心食用?

  

 

  最近还有有消费者微博曝出某方便火锅炸裂玻璃茶几,并且产品外包装上也未提示“底部高温”。对于方便火锅的安全问题成了商家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另外,方便火锅的发热包里都是易燃固体,飞机上不允许旅客携带,对于旅人来说,方便火锅似乎也并不方便。

  从消费场景上来讲,在中国 2 亿未婚男女中,有超过 5800万人目前独居,而独居人士对“一人食”的方便食品有巨大需求。同样,学生、旅游人群、死宅群体也能作为方便火锅的目标人群。如此有潜力的市场,也经不住品质良莠不齐的大量涌入,如果消耗掉消费者的太多关注热度,怕是蓝海变红海呀。



相关信息: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