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机动车驾驶证相关知识

更新时间:2025-08-20 18:57:42发布时间:2022-03-19 14:26:19

机动车驾驶证,俗称“驾驶执照”,又称“驾照”,是由主管部门依法签发、证明驾驶人具有安全驾驶(某准驾车型)机动车技术的1份书面证明。

1.驾驶证的属性

(1)法律的严肃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该规定表明:一是我国机动车驾驶证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签发,受到我国法律承认和保护。其他任何部门签发的机动车证或无证驾驶机动车辆、或使用伪造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辆,都是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将被依法处罚;若情节特别严重,还将依照我国刑法追究民事刑事责任。二是该规定还表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如果没有机动车驾驶证,或者虽有驾驶证但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形不符,也是违法行为,也将受到处罚。

(2)统一性机动车驾驶证的统一性由以下两方面表述,一是我国机动车驾驶证从式样及外观尺寸、记载内容、批准方式、考试标准等全国统一;二是我国机动车驾驶证的申领与管理与联合国《关于劝告汽车驾驶人批准方式的最低规定》第三款提出的驾驶证“要中央管理、考试标准、批准与发放方式、原则及方法务必统一”的原则是一致的。

(3)通用性所谓通用性是指机动车驾驶证在我国和国际之间.Pt一种相互承认通用的证件。例如,持我国机动车驾驶证,到外国可以换领所在国的机动车驾驶证;同理持有与我国建交国的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经我国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交通法规及安全文明驾驶常识合格后,即可换领我国机动车驾驶证。

2.机动车驾驶证种类

目前,我国机动车驾驶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民用机动车驾驶证,二是军用车辆驾驶证。

(1)民用机动车驾驶证民用机动车驾驶证又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学习驾驶证(亦称驾驶技术准考证明)。

①驾驶证的式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如图1-32所示,它由正证、副证及证夹组成。其上记载持证人的如下信息:一寸免冠照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住址、身份证号码和该机动车驾驶证号码。经公安车辆管理所在驾驶证上签注相关内容(初次领证日期、准驾车型代号、有效期及其起始日期、档案编号),并加盖核发机关印章后方能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由各地公安机关车辆管理所核发和管理,是持证人具备独立驾驶机动车资格的法定证件,只有持有机动车驾驶证,并按规定驾驶准驾车型的才能在国内道路上行驶。

②驾驶证有效期。机动车驾驶证不论何地签发全国通用,其有效期分为6年、10年和长期三种。初次申领只能领取6年有效期的驾驶证。

③驾驶实习期。驾驶人初次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后的12个月为实习期,在实习期间应在所驾车的后部悬挂或粘贴统一式样的“实习”标志,如图1-33所示。

在实习期间应按规定驾驶其驾驶证载明的机动车,不得驾驶不允许驾驶的车型,详见本章第四节三内容。

④学习驾驶证。学习驾驶证是持证人学习机动车驾驶技术的资格凭证,可在随车教练员的指导下,在规定的练习场地和道路上学习准驾机动车型的驾驶技术。学习驾驶证的有效期通常为2年。

(2)军用车辆驾驶证军用车辆驾驶证又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车辆驾驶证和武装警察部队车辆驾驶证。这两种驾驶证分别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车辆管理部门和武装警察部队车辆管理部门核发和管理。持有军队车辆驾驶证允许在国内驾驶军用车辆。

上述机动车驾驶证是允许持证人驾驶机动车的唯一凭证,在驾驶机动车时,必须随身携带,并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

【提示】

持有机动车驾驶证的残疾人驾驶小型自动档汽车时,应在车身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专用标志。其专用标志距离地面高度为0. 4-1. 2m之间。

机动车驾驶人有听力障碍时,应当佩戴助听器。

推荐阅读》》》》驾驶证申请程序与规定? ? ?申请驾驶证注意事项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热门专题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