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今日支付宝扫码大红包
当前位置: 培训一点通 > 新闻资讯

你不能不知道的世界各国严惩酒后驾车的手段

更新时间:2025-05-14 23:10:00发布时间:2022-03-17 09:38:40

酒后驾车并不只是中国交通的一大难题,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饱尝酒后驾车的苦果。而与中国相对宽松的处罚措施相比,国外对酒后驾车的处罚更为严厉,标准也更具针对性。

英国:初犯即吊销驾照一年

英国人嗜酒,饮酒和看戏几乎构成了人们夜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伦敦,你常常能够看到市区遍布的酒吧内挤满了人,很多人宁愿站在外面也要举杯畅饮一番。酒后驾车便成了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英国法律对酒后驾车管理得非常严格,初次酒后驾车,便会被吊销驾照一年。此外,英国交通部计划给予警察更大权限监督司机是否存在酒后驾车行为。无论车辆行驶状况是否正常,警察均有权要求司机停车接受酒精测试。司机如果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检查的话,可被视作酒后驾车。

德国:严重者将被终身禁驾

尽管德国驾驶员被公认为全欧洲最喜欢开快车同时又是最守规矩的,但作为拥有160万酒精成瘾者的酒精饮料消耗大国,酒后驾车问题在德国也很严重。

在德国,若驾驶员在酒精检测中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05,将被处以500欧元、扣4分并禁驾一至三个月的处罚。另外,德国酒后驾驶的处罚会随着“重蹈覆辙”次数的增加而升级,最严重的情况下,驾驶员将被终身禁驾。更重要的是,一旦在德国禁驾,在欧洲其他国家同样不能开车。

事实上,大多数德国人都严格遵守禁止酒后驾车的相关法律法规,酒后驾车被视为极度不尊重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

日本:同乘者也会受罚

日本人口多而道路窄,酒后驾车同样成为棘手的社会问题。对于醉酒驾车,日本法律并无准确数值规定,执法人员会根据驾驶员饮酒后的表现,和酒精对其形成的刺激,例如是否能够正常驾驶,是否站立不稳,是否不能走直线等进行相应的判断。

从2007年9月19日开始,日本新的《道路交通法》规定,要严惩酒后驾车、酒后驾车恶性逃逸,以及隐瞒饮酒经历的驾驶员。另外,对于为饮酒驾驶员提供车辆的人、同乘者和供酒人都要处以相应的惩罚。例如,对于同乘者和供酒人,如果驾驶员醉酒驾车,他们要被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罚款;如果驾驶员属于饮酒驾车,他们会被处以2年以下徒刑或30万日元罚款。

印度:紧盯娱乐场所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天行驶在街头巷尾的机动车中,有将近45%的车辆是由刚饮过酒的司机驾驶的。针对屡禁不止的酒后驾车情况,印度政府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台了相关法规。即使从现在的角度讲,当时的法规也相当苛刻:倘若司机体内酒精浓度超过0.03,就会被认定为初次犯罪。

据调查,在德里有近90%经常泡吧的顾客自行开车回家,这为交通事故的频发埋下了极大的隐患。新德里高等法院针对这一情况发表声明,要求对酒后驾车从娱乐场所回家的人群采取特别手段,即在酒吧和饭店外设置警力专门检查顾客血液的酒精浓度。他们甚至建议那些即将进入酒吧畅饮一通的司机们提前雇一位代理司机送他们回家,否则酒吧不准提供任何酒精类饮品。在诸多案件中,印度年轻群体已然成为不折不扣的“罪魁祸首”。

美国:打击的不仅仅是酒后

在美国,酒后驾车被认为是一项危险的犯罪行为,各州执法机构对酒后驾车的处罚都十分严厉。美国绝大多数州的法律规定,驾驶者如果受到酒后驾车的指控,轻则会被暂扣驾照和处以罚款,重则会被投入监狱和永久注销驾照。

在全美人均车辆拥有率最高的加州,当地警方一直把打击酒后驾车作为交通执法的重点。每当重要节假日等酒后驾车高发日期前夕,警方会在一些主要餐馆附近的街道设卡检查。“总的说比较严格,第一次就会被吊销驾照。而且,很多高速路旁边的电子显示牌都会提示‘举报醉酒司机’,大家若发现有人醉酒驾车,都会打电话报警。”就职于旧金山市的软件工程师陈睿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同时,当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打击酒后驾车的时候,电话引起的驾车分神正在美国掀起一场新的舆论风波。上个月,美国参议员通过了一项法案,法案要求各州严厉禁止开车编辑短信的行为。17个州以及哥伦比亚地区已经通过了这项禁令,其中7个州还一并将驾驶时使用任何手持通信工具的行为列为违法。



本网声明

1.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为降低投资风险,建议您在学习投资前多做考察咨询、多对比分析。具体信息请以该品牌官方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于网络,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连带责任。

3.本网对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有关服务所获得的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或可靠性;并且对于您通过我方平台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的任何产品、资讯或资料,本网站亦不负品质保证的责任。您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产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网对任何使用或提供本网站信息的商业活动及其风险不承担任何责任。

4.关于网站极限词失效协议: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

5.本网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页面有任何违法或侵权信息,欢迎向本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我们将认真核查、及时处理。沟通热线:13309699841

备案号:皖ICP备18000787号-5
备案查询地址: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